受“超級寒潮”的影響,連日來,我國南方多地出現了降溫、降雪、冰凍、大風等極端天氣。1月23日,在秀嶼港區,部分地方戶外溫度降到0℃以下。
秀嶼港位于臺灣海峽西岸,周邊中海油LNG、中央糧庫等重大項目企業呈星羅棋布之勢。隆冬時節,凌晨1時,正是一天中溫度最低的時候。當人們都還在夢鄉里時,負責港區液化天然氣儲罐點治安防控的東莊邊防派出所教導員張濤已經“全副武裝”,開始巡查工作了。
陣陣寒風吹來,張濤突然打起了噴嚏。“最近幾天特別冷,凍手凍腳是家常便飯,我每次出門巡查都披上迷彩大衣外套。”張濤說,他腿不太好,巡查的時候都戴著護膝。說著,他習慣性地摸了一下配槍往外走,開始指揮駕駛員沿著港區大道出發巡邏。此刻,天還黑漆漆的,除了稀少的過往大卡車,只能聽到呼呼的寒風聲。“前面幾處坑坑洼洼地段,需要下車步行巡視,跑步起來就好多了,有的時候身上還出汗,風一吹,特別容易感冒。”張濤說,十年前,他就曾擔任液化天然氣建設工地警務室負責人,剛上崗時,黑暗、偏僻的港區讓他感到很陰冷,有些害怕,但走多了就習慣了。
“這幾天實在是太冷了,最厚的衣物都穿身上,還凍得直跺腳。一刮風,臉都是僵硬的。但無論嚴寒酷暑,我們都要從凌晨開展網格化巡邏。”皮膚黝黑的張濤告訴筆者,每當深夜降臨,8名官兵便全副武裝,輪流帶著治保會15名協管隊員,或徒步,或乘坐電瓶車,在轄區重點區域來回巡查。強寒天氣下,他們巡查重點放在排查隱患,做好預測預警,并廣泛發動群眾自我防范。張濤說,在寒冷天氣中工作,對官兵也是一種磨練,扛過了冬天,春天也就不遠了。
深夜,海風一陣緊過一陣,夾帶著又咸又腥的空氣,吹得人渾身濕冷。“哨兵,哨兵!巴拿馬籍lsquo;伯太rsquo;輪正在連夜卸載6.8萬噸大豆,梯口監護做好上下輪作業人員證件檢查。”凌晨4點,在秀嶼港區的邊檢勤務指揮室,值班的莆田邊防檢查站檢查員李帥在監控系統里,操縱夜視探頭360度自由旋轉,對口岸出入境船舶進行全時段、全方位地監控。李帥說,秀嶼港是中國交通部規劃的全國四大中轉港口之一,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出入境船舶經常通宵達旦申報驗放手續。為應對寒潮大風天氣,他們啟動應急預案,并向外輪船員宣傳強寒天最新動向和安全防范知識。
在寒風凜冽、冷水徹骨的港區,除了接受低溫考驗,還遭遇雨水的“洗禮”。在秀嶼港六號泊位,滿載2萬立方米原木的馬紹爾群島嶼籍“內海”號船舶,順利卸貨后正在辦理出境手續。“只有人等船,沒有船等人。外輪停泊時,lsquo;三班倒rsquo;連續作業是常事,我們也是通宵監護巡邏。”正在現場冒雨“夜巡驗放”的莆田邊防檢查站執勤業務三科教導員鄭榕拿著對講機,向站指揮中心隨時報告現場動態。如何過寒冬?鄭榕面帶一道苦笑說,港區夜間溫度甚至降到0℃以下,這讓沒有現場取暖設施的執勤官兵備受煎熬。但為了肩上的職責,他們都是24小時全天候服務外輪進出港,由于通關保障有力,每艘進口船舶卸載可節省2個工作日,僅停滯費用就節省10多萬元。
雖然海邊的風比較大,氣溫比城區要低上好幾度,但寒風中伴著細雨,邊防官兵繼續巡邏的路。他們的足跡始于每日凌晨,一直踩響港區的每一個深夜。(吳志 鄭育俊)
“國門衛士”寒冬中堅守崗位
1月24日,氣溫降到歷史新低點,呵氣成霜,駐守在對外開放口岸第一線的莆田邊檢站官兵,頂著寒冷呼嘯的海風,為祖國站崗放哨,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一代國門衛士不畏艱辛愛國戍邊的好樣子。 (王斌斌 毓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