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約我們下午早點來,他說明天就是中秋節了,要幫我們把這起事故調解好,讓我們好好過中秋。”2013年9月19日下午,在荔城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多元調處中心,兩位交通事故的當事人對荔城交警大隊的值班人員這樣說。“他說幾點來,一般會提前來,從沒失約過。”值班人員指著墻上時鐘熱情地回答道。
當事人和同事口中的“阿凡”,正是荔城區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多元調處中心負責人鄭榕凡。然而,守時的鄭榕凡這一次卻失約了。當天整整一上午,他已為預約的當事人成功地調處了3起的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鄭榕凡多么希望讓當事人了卻過中秋的心愿,可是,當時針指向下午14時許,因長期超負荷工作而過度勞累,他在上班途中突發腦溢血被送往醫院進行著緊急搶救。
1997年,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鄭榕凡,成了荔城區水關頭9號崗亭工作的一名普通民警。在基層的摸爬滾打讓鄭榕凡對交通事故的調解工作有了獨到的見解,也對交通事故對社會、家庭帶來的傷害銘記于心。2009年10月,為適應交通事故調解工作的需要,荔城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多元調解中心成立。鄭榕凡被領導和同事們推薦為該中心負責人,主要負責各種疑難及重大的交通事故案件的調解工作。
擔任中心負責人后,鄭榕凡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交通事故的調解工作中,處處為群眾考慮,他結合了交通事故查處和調解工作中所遇到的具體情況,緊密結合有關法律法規,精心撰寫的《荔城區道路交通事故救助資金草案》等多個便民、利民措施,很快得到組織的肯定和付諸實施。實踐中,鄭榕凡發現在疑難的和重大交通的事故調解工作中,僅僅依靠公安交警一家不時產生力量“略顯單薄”的現象和事實,甚至陷入“孤軍作戰”難免的尷尬局面。在“公安民警大走訪”愛民實踐活動中,為了更好的服務于交通事故當事人,避免當事人在保險公司、司法鑒定所等部門的來回奔波的麻煩,鄭榕凡多次陪同交警大隊領導向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政機關、交通企業展開訪談等,同政法委、法院、司法局、保險公司、司法鑒定等部門溝通協調,建議推行合署辦公,推廣聯動機制,提出了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以及高效運行“一站式”中心的實施方案,熱心真誠為民的諫言諫行,真切地打動了有關組織和相關部門的領導,一致通過充實“荔城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多元調處中心”的聯動機構,為當事人提供多位一體的、“一站式”服務中心的工作平臺,在莆田市率先實行了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一站式”調處服務。
經過三年的實踐,鄭榕凡依托“一站式”中心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3259起,成功調解3142起,調解成功率達96.40%以上,實現了交通事故“零投訴、零上訪、零群體性事件”的三零目標。與此同時,對于因交通事故逃逸及核實車主無能力支付醫療費或家庭困難的人員,積極協助申請社會救助基金的援助,使受害當事人能夠得到及時的搶救和治療。近3年來,鄭榕凡與“一站式”服務中心的同志已無償提供法律援助154件,接受申請社會救助基金9人次,援助金額21萬元。
多年來,鄭榕凡在交通事故調解工作崗位上,把 “用法理疏導人,用真情感動人,化解他人矛盾,體現自身價值”作為自己的工作信條,對自己提了“三個要求”:要有愛崗敬業的工作精神;要有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則;要有熱情細心的工作態度。鄭榕凡常說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公安戰線上一個平凡的民警。多年來,他對調解工作的堅持和凸顯成效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社會各界、廣大交通業主、駕駛人以及同事的一致肯定,獲贈了多面當事人送來的錦旗。
責任與擔當,這是屬于鄭榕凡的平凡精彩。目前,經全力搶救,鄭榕凡已脫離生命危險,病情趨于穩定和恢復中。 (肖國成 王志銘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