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這是一個圓夢的時刻,首條連接海峽西岸和中部內陸腹地高速鐵路——向莆鐵路全線建成通車了。至此,中國高速鐵路突破1萬公里。
一臺對講機、一件防刺背心、一輛電瓶車hellip;hellip;半個多月來,莆田邊防檢查站“邊檢110”執勤警官姚瑤,迎著向莆鐵路終點出海口東吳港區刮起的海風,巡邏時驕傲不已。不了解這個崗位的人會說,不就是巡邏嘛,挺簡單的呀。如你親身體驗發現,就會發現邊檢110的執勤官兵就像永不停歇的“流動雷達”一樣,360度全方位監控向莆鐵路出海口狀況,保障貨物運送碼頭的作業安全。
“莆田口岸做為向莆鐵路的終點,也是江西、湖南等中部省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讓我們覺得責任很大。”褲腳沾著不少泥土的姚瑤帶著3名戰士,從港區內執勤點開著電瓶車,顛簸著坑坑洼洼的石條道,來到東吳港1號碼頭現場,海風一陣緊過一陣,夾帶著又咸又腥的空氣。姚瑤向筆者坦言,在高速通關效率的背后,他和戰友們的壓力很大,吃午飯就像打仗,工作間歇有時才20分鐘,一天巡邏上百公里。“與以住相比,每艘進口船舶原木卸載可節省2個工作日,僅停滯費用就節省13萬元。”姚瑤略顯疲憊的面容中流露著滿足。
向莆鐵路被譽為“最美鐵路”,總投資為559.21億元,作為一條時速200公里的客貨共線快速鐵路,開通運營初期將開行9對貨物列車。9月26日,正式投入運行的“向莆”鐵路,跨贛江,越武夷山,穿戴云山,由西向東一路奔騰,南昌在這一頭,莆田在那一頭,將莆田口岸和中部內陸腹地緊緊地系在了一起,運行時間將由原來的10多個小時減少至3個多小時。
作為出海口,福建東吳港區開港于宋代,是古代的東方大港,歷史上商貿盛行,海船聚泊城下。目前,東吳港區東1東2號兩個深水泊位總投資22億多元,年設計吞吐量逾1000萬噸,配備高科技化的裝卸、轉場和自動取樣分析等生產設備,為福建及江西、湖南、湖北和其他沿海地區快速增長的大宗散貨原材料需求提供服務。莆田邊檢站執勤業務一科教導員張維濤說,他們抽調最優秀的4名檢查員、6名戰士,組成邊檢“流動110”,負責所管轄口岸出入境邊防檢查工作,外輪和船員在港的監護,協助對“最美鐵路”出海口的港區道路交通進行疏導,及時處置限定區域內的突發事件等。
繞著港區,官兵們巡邏一圈需1個多小時。“在巡邏過程中看到問題時,特別忌諱攢一起一塊兒通報,多打幾個電話不礙事,而且發現狀況也要勤停下來查看,不能怕麻煩。”一同巡邏的老兵郭學濃是四級警士長,他已在這個港區執勤了十多年,每一塊路牌、路標,每一道小道,他都牢記于心。老郭說,他們還與當地秀嶼邊防大隊聯合打造“20分鐘法律服務圈”,每名官兵包片管轄區域,結合高清智能數字監控系統,確保在較小的巡防區域內,20分鐘內處置涉法事件,最大限度滿足出海口安全感。
“平時,外輪停泊時lsquo;三班倒rsquo;連續作業是常事,我們也是通宵監護巡邏。”姚瑤拿著對講機,向站指揮中心隨時報告現場動態。他說,港區到了冬天,夜間溫度甚至只有5、6度,這讓沒有暖氣設施的執勤官兵備受煎熬。說話間,車行駛到2號碼頭附近,目光敏銳的姚瑤發現兩個人正在路旁的圍欄處倒騰著什么。“你好,請出示出入限定區域許可證。”經仔細詢問后,他發現兩名工人既沒有辦理相關邊檢證件,也沒有施工許可單。“這里挨著涉外口岸區域,沒有證件不能施工。”姚瑤要求他們立即停止手頭的工作,離開限定區域。
隨著向莆鐵路連接上東吳港,這里已成為我國東南沿海集儲存、中轉、混配加工為一體,兼營煤炭及其他散貨的大型現代化集散中心。對此,邊檢站提供專門、主動、全面的一對一的“保姆式”服務,推行“網上報檢”、“3G口岸智能管理系統”、海港“一證通”,并將辦理單艘船舶邊檢手續時間從原來的30分鐘壓縮至20分鐘左右。
“我們見證了歷史的時刻!每天重復接發證件、查驗放行的工作,有些寂寞。但對我來說,守衛在lsquo;最美鐵路rsquo;出海口,我自豪,我幸福!”一臉憨厚的姚瑤說這話時,臉上笑得像個孩子。 (吳志 鄭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