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標準化服務農業發展取得了成效。建立農業標準體系,為我市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實施全方位的服務。組織制定《鹵蛋》、《即食海帶》、《荔枝干》、《莆田枇杷》等國家、省、行業標準,《仙游金沙薏米》等86項市農業技術規范,《桂圓干》等260項農產品企業標準,制定各類操作規程、管理標準、工作標準284項。
創建農業標準示范區,形成以示范區(點)為輻射核心的農業示范推廣體系。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標準+農戶”的標準化模式,先后建立了龍須菜養殖等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7個、火龍果種植等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9個、蔬菜種植市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個,并實施長效管理機制,鞏固示范成果,確保各類農業標準的貫徹實施。
推廣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帶動產業鏈發展。積極推薦上報更多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創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日前,莆田荔枝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于2013年9月25日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形式審查。加強南日鮑、莆田桂圓、莆田枇杷、度尾文旦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后續監管,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及市場競爭力,充分發揮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效應和保護功能。
建立了我省首家市級農業標準化信息中心(莆田市農業標準化信息中心),完善莆田市農業標準化信息服務網絡實現與“福建省標準化信息服務網”、“福建三農服務網”等各農口部門信息網站的對接,為全市農業生產提供標準化技術支撐。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陳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