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家園辦獲悉,2012年以來,我市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作為建設幸福莆田的重要環節,共投入資金8600多萬元,在主要交通路段、主要流域、主要景區及平原片區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受益農民達276萬多人。目前,全市46個鄉鎮、924個村(居)已全部通過省級驗收。6個建制鎮的垃圾轉運站和污水管網等為民辦實事項目受到省家園辦的充分肯定。曾經“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據了解,我市能夠持久開展家園清潔行動離不開宣傳發動、輿論先行。市政府和市家園辦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各個時期、各個時段的工作目標,認真制定宣傳活動方案,按照既定工作目標,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進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有序開展。市家園辦集思廣益,積極采編、印發《新村建設簡報》宣傳期刊,在年內印發20期,累計印發134期,對各地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方面的經驗做法進行及時的宣傳、推介。各縣、區、管委會的家園辦也積極行動,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使這項工作家喻戶曉、人人參與,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文明素質,改變隨意丟棄垃圾的陋習,養成講文明、講衛生的良好習慣,讓農村家園清潔行動,變“政府要我做”為“我自己要做”,宣傳工作收到了明顯效果。市家園辦在強化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指導和巡查同時,還通過市電視臺“糾風在線欄目”定期對家園清潔行動情況進行“回訪”, 曝光了一些反面典型,有效地抑制了農村垃圾治理回潮。
不斷完善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是順利開展我市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的根本保證。我市一方面從村、鎮保潔隊伍建設入手,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保潔員隊伍。去年,全市新增保潔員57名,使全市農村日常保潔員達到4123名(平均每村4名以上)、清運工450名(平均每鄉鎮8名以上)。另一方面抓緊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目前,我市農村清理垃圾擁有機動運輸車(封閉式)158輛(其中壓縮式31輛)、設置垃圾收集箱(點)約31000多個,建設垃圾收集池4200多座(平均每村4.7座)、壓縮式垃圾轉運站28座、地埋式垃圾轉運站18座、窯式垃圾燜燒爐15座。新建壓縮式垃圾轉運站6座,增建收集池181座,修繕垃圾收集池426座,增設垃圾收集箱(點)1153個,購置封閉式垃圾清運車32輛。農村垃圾治理真正做到環衛作業人員配備到位、垃圾清運車輛配置到位、垃圾處理設施配套到位的“三到位”。現在,全市農村日均進場處理生活垃圾約860噸,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平均達82%以上。有90%以上村莊日常保潔基本合格,有70%以上村莊日常保潔工作較為扎實,能夠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整治效果明顯。
據介紹,2013年,我市已把偏遠山區和海島38個村全部納入整治范圍,實現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全覆蓋,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督促已建成的壓縮式垃圾轉運站,抓緊完善各項配套設施,盡快投入使用。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朱玉清 肖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