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外國船長,運載上萬噸原木,橫跨太平洋航行數千海里,來到中國,體驗了一把“春節式”國門通關。
“新年快樂,恭喜發財!”2月13日上午,順利在秀嶼港卸貨完畢,“陸蓮花”號外輪船長維克多用新學的中文,向友好的中國邊檢朋友送上了祝福。而提起中國港口的效率,維克多船長豎起大拇指,能夠趕上中國的農歷新年,分享節日的喜慶氣氛,他也很高興。
“陸蓮花”號運載1.49萬噸原木,從加拿大新韋斯特敏斯特港出發,2月8日中午抵達秀嶼港,正值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辨別護照、比對海員證、船體檢查、蓋章通關hellip;hellip;高效、嚴謹的通關檢查下,6名莆田邊防檢查官兵都在忙碌,但每個人都面帶微笑。驗放后,執勤的邊檢戰士還給維克多船長送上中國結、大紅燈籠和蛇年吉祥物。紅彤彤的顏色給這艘常年往來于世界各地的大型外輪,增添了不少喜慶。
除夕晚上,官兵們還將現成的餃子送上外輪。“陸蓮花”號上的21名菲律賓籍船員,大多不會用筷子,但船員們很活躍,專門詢問在中文里,餃子的正確發音。常年來泊中國港口的維克多船長,知道餃子寓意團圓、平安,在中國春節吃上餃子,盡管燙的哇哇直叫,他還不忘打電話,特地告訴菲律賓的家人,說自己正在happiness(幸福)中。
“中國結代表什么意思?紅色窗花是怎么制作的?”維克多船長利用空隙時間,向執勤監護的邊檢官兵連連發問。維克多船長說,他們來過很多次中國,不過是頭一回碰上春節,他們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有意思。
“左右瞭望、停車檢查,繞著港區,他們巡邏一圈需1個多小時。”維克多船長說,每天早上6點,天空微微發亮,他走上甲板,總是看到2名邊檢官兵在碼頭巡邏。11日凌晨,天空飄雨,海風獵獵,維克多船長剛戴上眼鏡下床,仍從船舨窗戶,看到2名巡查戰士的身影,遠遠望去,其中一個還抹了把臉上的雨水。維克多船長算了算時間,每一組戰士每天都要執勤12個小時以上,夜間溫度甚至只有5、6度,這讓沒有暖氣設施的執勤官兵備受煎熬。
這幾天,海風一陣緊過一陣,夾帶著又咸又腥的空氣,吹得維克多渾身濕冷。維克多船長今年55歲,是3名孩子的父親。2月11日那天下午,維克多船長下船,微胖、不高的他,從懸梯下來時跌了一下,正在通道臨護的一名邊檢戰士及時扶住他。維克多安然無恙,但小戰士手掌卻被粗大的綁繩擦破了。雖然傷口很小,但維克多很是過意不去,這些戰士大多不滿20歲,在維克多眼里,他們還都是孩子。
“與以住相比,靠泊卸載原木節省近2個工作日,僅停滯費用就節省2萬美元。”維克多船長說。雖然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但“陸蓮花”春節時的通關卸貨,沒有一點耽誤,港區生產依然如火如荼。維克多說,當地的港務公司、邊檢部門始終不間斷跟蹤服務,并“量身定做”通關方案,推行“網上報檢”、登輪無線驗放、“3G口岸智能管理系統”、海港“一證通”,并將辦理單艘船舶邊檢手續時間從原來的30分鐘壓縮至20分鐘左右。恰逢近期不時有小雨點,當地的莆田邊防支隊重點對散雜貨集中堆放場地等重點部位落實加固、防水措施,并組建2支服務小分隊24小時不間斷在周邊巡邏檢查。維克多船長深有感觸說,每名邊防官兵很堅毅,也很感性,為國門把關的同時,在用心地做一個the deliver of happiness(幸福的傳遞者)。
既要嚴把國門,更要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維克多船長聽帶隊的莆田邊檢站警官姚瑤說,秀嶼港位于臺灣海峽西岸,是中國交通部規劃的全國四大中轉港口之一,已與27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個港口實現通航。作為目前中國最大、進口原木加工設備最完整、配套最齊全的進口原木集散地之一,進口原木源地現已擴大到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和緬甸,形成由木材集散、運輸、加工組成的產業鏈。
2月13日,秀嶼港區氣溫13-14度,東北風5-6級,能見度大于1000米,適合出航hellip;hellip;維克多船長了解到,負責現場監護的莆田邊檢站通過船舶航跡追蹤系統和船舶風險評估系統,在網上比對跟蹤,全面掌握船舶動態和報警類別。“中國的邊檢部門很好,手機里都收到好幾條他們編發的英文預警信息,thanks to China(感謝中國)。”當日,“陸蓮花”號外輪順利出境,維克多船長一臉輕松的笑著說。 (吳志 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