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隨著巨輪汽笛的長嘯,中國香港籍“閩鷺”輪緩緩離開莆田LNG十萬噸碼頭。在莆田邊防檢查站“零等待”通關服務下,該輪僅24小時已順利卸載6萬多噸液化天然氣(LNG)。正在現場監護的該站檢查員蔣志剛介紹說,2012年該站共驗放LNG出入境船舶41艘,運載LNG約272萬噸,市值達108.31億元人民幣。
位于秀嶼港的國家能源發展戰略項目、福建液化天然氣(LNG)項目,是中國第一個完全自主引進、接收、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氣項目,總投資超過240億元。作為中國國內存儲能力最大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最高儲備量可達64萬立方米,并利用數百公里的天然氣主管網,為周邊沿海城市輸送天然氣,用于發電、工業氣體、家用能源、汽車動力等。
“閩鷺”號英國籍船長GIBSON PAUL,臉帶笑容介紹說,外輪到港后立即卸載天然氣,入境船員持有莆田邊檢站核發的類似銀行卡的電子登陸證,便可以實現自助登陸。外輪代理公司還能提前通過互聯網向邊檢機關報檢中心報送數據,原本需要20分鐘、經過4道程序的工作,僅在3分鐘之內便可自助完成。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吳志 張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