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英雄楊武湖(右二)獲錦旗
護學崗保平安
在同事眼中,他是學習的“好榜樣”;在轄區群眾心里,他就是“保護神”,更是“貼心人”。從警五年來,他在平凡的崗位上,時刻銘記“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用心詮釋“人民警察”這個神圣的職業,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
他就是北岸公安分局東埔派出所的社區民警楊武湖。
他堅守社區民警崗位,以精湛的業務技能和靈動朝氣的青春活力,積極釋放“正能量”,兢兢業業,忠實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職責,出色完成各項公安任務。先后榮獲2014年度、2015年度個人嘉獎,2016年第二季度“執法之星”,2016年第三季度全市公安民警基礎訓練抽查測試全市第1名。
●勤學苦練,同事眼中的“好榜樣”
楊武湖堅持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接手警務區工作,為盡快進入角色,他虛心求教,刻苦鉆研社區民警崗位業務知識。
作為一名漳州人,他一開始對莆田話一竅不通,與轄區群眾交流起來非常吃力,但他憑借堅韌毅力,刻苦學習聽講莆田話,積極請教同事,最終克服了難關。楊武湖對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平時即使工作再繁忙,也要抽出時間加強理論業務學習和鍛煉身體,每天都要跑上幾公里,或者結對到轄區中學打籃球。籃球場上、游泳比賽場上、運動場上等各類大大小小的各項體育競技場上肯定少不了他,因此他也為分局、所內爭了不少光。在2016年5月北岸開發區職工運動會游泳比賽獲得男子100米蛙泳第一名、50米蛙泳第二名。2016年8月11日全市公安民警基礎訓練,在接到通知時距測試時間距離短暫,同時加上近期工作業務增加,楊武湖在保證勤務工作的情況下,主動放棄周末及夜間休息時間,自我加壓,虛心請教、努力學習、刻苦訓練,取得了基礎訓練抽查測試中基本體能測試滿分及個人綜合成績全市第1名的優異成績。
“陽光帥氣,青春活力,全身上下釋放正能量”這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
●打防并舉,轄區群眾的“保護神”
東埔鎮近幾年轄區政府項目漸多,外來人口也不斷增加,人員魚龍混雜,社會環境較復雜。面對復雜的治安環境,他說:“要想發案率下降,就必須重點抓治安防范,在lsquo;防rsquo;字上下功夫,不能等出了案子去處理,要防范于未然”。于是他堅持以“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為工作目標,以“串百家門,知百家情”入戶調查為工作切入點,認真細致檢查了解社會治安形勢、安全生產狀況、外來務工人員,廣泛收集情報信息,跟蹤掌握治安動態,耐心聽取轄區群眾的呼聲,及時解決各種“熱點”、“難點”問題,防止普通民事糾紛因不能及時解決而轉為治安、刑事案件。2015年接手東埔派出所警務區工作以來,楊武湖先后在轄區校園、村委會、重點企事業單位開展警民會議70余場、法律安全知識宣傳90余場,收集相關情報信息60余條,成功調解各類糾紛30余件。
重防范,嚴打擊,在擔任社區民警期間同時也從事交通管理,楊武湖以堅強的責任心,強化勤務落實,定期深入轄區危化品企業開展運輸監管工作,利用“逢六逢九”統一行動和不定時突擊開展交通查糾,嚴懲超速、超員、超載、酒后駕駛、疲勞駕駛、無證駕駛等各項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共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300多起,進一步加強交通路面管控,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實現轄區無重大交通事故的佳績。今年6月,轄區接連發生入室盜竊案,他積極協助所領導對案發現場進行勘測,通過監控視頻循跡,最終鎖定犯罪嫌疑人,破獲2起入室盜竊案,抓獲一名犯罪嫌疑人。楊武湖認識到當前經濟形勢狀況,也了解到近期其他地區盜竊案件連發。為此,他主動深入轄區各村道對轄區攝像頭進行排查并修整,確保社區監控全覆蓋,同時將收集到的各類案件盜竊方式制成宣傳單分發給群眾,讓群眾提高警惕,進一步加強防范。
●排憂解難,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楊武湖堅持“服務在先”的理念,不斷強化服務意識。他三天兩頭都要扎進社區,與村上干部、村民“拉家常”促膝交心,及時發現一些問題,為群眾解決一些困難。他以情動人,與轄區村民打成一片,碰到小孩,總是親切地詢問他們近期學習情況;碰到老人,總是會關心詢問他們身體近況,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忙。在這樣平常瑣事的了解溝通中建立了感情,成為老百姓的知心人。一提到“小楊”“楊警官”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會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
2015年11月11日,東埔派出所接到東埔鎮東埔村的火情救援請求,副所長李長勇同民警楊武湖等人立即攜帶滅火器沿著狹窄的村道趕赴現場,面對滾滾濃煙和不明的火情,副所長李長勇疏散群眾,楊武湖沖鋒在前,奮不顧身用滅火器和現場的水桶、臉盆,在簡單的防護下深入火場滅火,使火勢被漸漸控制,為消防隊員趕到救火贏得了寶貴時間,保住了群眾生命和財產。之后,東埔村轄區村民送來的一面書寫著:“救火英雄赴湯蹈火,心系群眾恩重如山”的錦旗,緊緊握住楊武湖的手表達內心無比感激之情。轄區內前范村有一年邁孤寡老人唐文林,楊武湖平時都會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幫他搞衛生,碰到節假日為其送上米、油等生活必需品,跟他嘮嗑,驅寒問暖,為其排憂解難。上二年級的小益(化名)是楊武湖長期堅持結對幫扶的困難兒童,小益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父親常年在外,僅由年過七十的奶奶照顧,性格孤僻,不愛說話、愛打架,楊武湖把他掛在心上,定期去走訪,送去學習用品、慰問金等物質,積極同他交流,帶他到少年宮參加活動,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說“有事找叔叔”,在楊武湖堅持不懈的幫助下,小益也逐漸變的陽光開朗了。
沒有義薄云天的壯舉,沒有偉大豪邁的誓言,作為基層民警的一員,楊武湖同其他民警一樣默默無聞,心系社區,一心為民,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幫群眾之所需,將自己的滿腔熱情青春熱血全部投入到社區工作中,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不一樣的風采。 (鄭海洲 毓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