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綬溪公園綠道
圖為綠道施工
城廂區龍橋社區的東圳水渠旁的工地上,施工人員有的推著翻斗車健步如飛,有的揮舞鐵鏟攪拌素土,有的蹲著、彎著,鋪設紅色的透水磚,一個個汗流浹背,忙得不可開交hellip;hellip;這是正在建設中的泗華綠道情景。
在施工現場,市園林管理局規劃科肖建萍告訴筆者,本次規劃建設的泗華綠道為中心城區綠道示范段,從鳳凰山沿渠景觀帶經市政府—東圳水渠—三正半山—泗華水上公園,與綬溪公園綠道相連,全長約7.6公里。工程于今年7月初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市政府至莆常公路、三正半山段至泗華安置房段的路緣石鋪設以及莆常公路至三正半山段的透水磚鋪裝和部分綠化工程。為了早日為市民營造良好的慢行綠道環境,施工單位正頂烈日、冒酷暑,加班加點進行施工建設,預計工程于明年元旦完工。
據介紹,泗華綠道將與同是都市型中心城區綠道示范段—延壽綠道連成一線。延壽綠道,其路線為“市政府—延壽公園—泗華公園—綬溪公園—324國道”,全長9公里,包括建設綠化景觀、綠道、驛站、自行車租賃系統、公廁等配套設施。包括延壽綠道在內,按照整體規劃,未來我市將通過8年時間,依托現有的山體、水系、荔枝林帶、綠地和道路,與南北洋荔枝林景觀帶建設、水環境綜合治理以及風景區、森林公園、郊野休閑公園、市政公園和社區公園等建設結合,重點規劃建設完成總長約1000公里(其中省級200公里、市級400公里、社區級400公里),涵蓋生態型、郊野型、都市型的綠道網絡體系。同時,綠道建設還將與群眾休閑、娛樂、游憩相結合,與歷史文化、體育健身、旅游觀光相結合,與內河整治、環境美化、文物保護相結合,著力打造成慢行健身之道、歷史文化之廊、旅游休閑之地,構筑城鄉一體化的多功能綠網,充分展示莆田壺山蘭水、荔林水鄉的地理人文風情和媽祖故里、文獻名邦的歷史文化特色,引領市民“綠色出行”,悠享幸福的“慢生活”。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朱玉清 謝高峰)
●延伸閱讀:
什么是綠道?
綠道就是沿著諸如河濱、溪谷、山脊線等自然走廊,或是沿著諸如用作游憩活動的廢棄鐵路線、溝渠、風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線型開敞空間,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自然景觀線路和人工景觀線路。它是連接公園、自然保護地、名勝區、歷史古跡,及其他與高密度聚居區之間進行連接的開敞空間紐帶。綠道分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三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