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荔城區鎮海街道東梅小區的76歲的黃大娘每天一大早就來到附近的市體育中心鍛煉身體。提起自己的拆遷安置房,老人喜笑顏開。原來他們一家住在50多平方米的低矮潮濕的平房里,現在住的是120平方米的套房;原來一下雨,屋里就漏,現在再也不要擔心刮風下雨了。
黃大娘一家正是我市近年來加快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千萬戶受惠者之一。為了解決我市低收入和部分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市委、市政府根據國家和省里有關政策,出臺我市棚戶區改造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市住建局牽頭下,我市各相關部門和縣(區、管委會)共同努力,2010-2011年發展期間,我市城市棚戶區(危舊房)改造共完成14076戶、總建筑面積約223萬平方米的群眾簽約動遷,安置房建設累計開工12946套、177萬平方米,其中已竣工5590套、69萬平方米;基本建成3564套、56萬平方米;封頂裝修856套、11萬平方米;主體施工2746套、39萬平方米;基礎及地下室施工190套、2萬平方米。同時,在當年度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考核中簽約戶數、開工率和基本建成率都取得了位居全省前三名的優異成績。
城市棚戶區(危舊房)的改造,使我市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配套設施進一步齊全,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市政道路得到拓寬,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徹底改變了部分老城區“臟、亂、差”的面貌,為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加強溝通、優化服務是推進棚戶區改造的關鍵。該局與各縣(區)建立良好的溝通,主動加強“縱橫向”聯系,實行靠前服務,在拆遷糾紛、裁決、調解等工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服務措施,從而加快推進我市城市棚戶區(危舊房)改造步伐。另外,還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多種方式宣傳棚戶區改造工程的惠民政策和意義。通過發動、依靠和尊重群眾,并盡最大可能為群眾服務,贏得了群眾的信任,把政府與被拆遷群眾之間的關系由最初的“對立”轉變為“相融”。該局還通過政府網站和項目建設所在地等多種形式把年度建設計劃、開工項目等相關情況進行公開,同時運用住房保障信息系統,建立城市棚戶區信息庫,讓群眾及時了解我市城市棚戶區項目建設情況,提高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朱玉清 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