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3.15”只是消費者的節日,也是商家害怕的“打假日”,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聰明的商家開始利用“3.15”,讓“3.15”也成了他們的節日。現在,每至“3.15”,商家促銷的熱潮就一浪高過一浪。記者發現,這個本來屬于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日子,已經日漸變成商家或促銷或大打質量牌、樹立正面形象的大好時機。
記者看到,不少商家都在進行打折促銷,什么“有買有送”、“多重驚喜”之類的促銷廣告語比比皆是。有的商家促銷活動從3月初就開始,意想將“3.15”打造成一個消費黃金月。一家具店老板告訴記者,他們店鋪很早就把“3.15”期間打折的廣告張貼出去了,上門來看家具的顧客還不少。“3.15開展促銷是慣例,一方面要讓商品熱賣,另一方面讓消費者享受實惠,也就一舉多得了。”
記者走訪部分家用電器市場時也發現,不少商家也在做活動,有商家甚至限時推出了“存10返200”的活動,消費者如果有舊電器以舊換新的話,還能進一步享受優惠。
除了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商家也注意到消費者關心的質量與服務問題,想方設法為消費者解決消費糾紛,為消費者營造放心購物的消費環境。很多商場還在3.15當天開設處理消費者的咨詢、投訴等事件的接待點。一些家電賣場則推出部分家電延長保修一年的服務活動。一家電店的老板告訴記者,“3.15”促銷與消費者維權并不矛盾,而且“3.15”期間市民關注度比較高,對商家來說是一個贏得市場的好機會。
相對于商家熱情的促銷,很多市民的反映卻顯得理智很多,市民戴小姐在逛了一圈之后,就有了這樣的感觸。例如家裝行業專業性強、門道多,相對于一些讓消費者摸不著頭腦的促銷方式,一些市民表示,更希望商家能夠從商品質量以及服務上下功夫。
記者認為,在促銷活動“價廉”背景之下如何去“物美”成了擺在各商家面前的問題。希望商家進行“3.15”促銷不只是為了盈利,還要真正為消費者提供誠信服務。
商家的誠意不能僅僅是“3.15”期間的一場秀,天天都是“3.15”得落到實處,這才是從根本上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