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悠悠》獲第四屆“藝鼎杯quot;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團體冠軍。
在前不久舉行的第四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大賽上,位于莆田市城廂區華林工業區的騰輝裝飾木雕工藝廠的創作團隊以即席構思、意境高遠、刻藝精良的成熟技藝一舉奪得團體冠軍。這是繼該木雕廠創始人鄭春輝所創作的沉香木雕《家園》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珍藏后的又一喜訊。
作為一名工藝師來說,能有一件作品被省級以上展館收藏,就是值得慶幸的事。而目前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禮品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福建省木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鄭春輝先生,近年來的作品不斷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木雕藝術館、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等永久收藏,更是眾多工藝美術師們趨之若鶩的事。而目前,在他的木雕藝術館內,慕名前來參觀定購的木雕工藝愛好者不但可見欣賞到代表鄭春輝木雕藝術水準的《百鳥朝鳳》作品,更為他的創作團體歷經數年時間在用一塊長14米,高3.7米,縱深(寬度)2.6米的香樟木上,在巨大古樟木的正反兩面分別雕出宋代的張擇端版和明代的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工程浩大,工藝精良。據了解,在雕作此件藝術品過程中,曾有來自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外商表示愿出高價定購此珍品,但視藝術如生命的鄭春輝,更有一顆愛國的赤誠情懷,在重金面前,他卻婉言謝絕了他(她)們的熱情。他說:“雖說藝術無國界,但國寶《清明上河圖》曾流于宮外,幾經艱難周折,才回歸故宮博物院收藏。而這件稀世木雕《清明上河圖》也應屬于祖國和人民,我不能因為一時之利而再釀遺憾。”
張擇端的國畫瑰寶《清明上河圖》與鄭春輝的木雕珍品《清明上河圖》將在中國藝術史冊上熠熠生輝!
縱觀鄭春輝的木雕作品能不斷被省級,乃至國家級館藏,在藝術之路上可見一斑。
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未的鄭春輝先生,自幼喜愛繪畫雕藝,14歲便能為鄉里的寺廟、祠堂、書院等繪畫出《二十四孝》、《媽祖出游》、《白玉蟶駙馬》、《吳媽治水》等民間故事的壁畫。17歲時,便遠行學習木雕技藝。10年磨一劍。由于他功底扎實,才思敏捷,天資聰慧,時到27歲,鄭春輝先生回鄉創辦了木雕加工廠,在自己的藝術創作天地中,讓藝術靈感任意馳騁,遨游天下。從最初為臺商代工雕刻形式單一的“恭喜匾”,到融入國畫、雕藝、構思、選材為一體的國畫寫意技巧表現的山水田園風光的藝術之路,經歷了16載的水木年華,使他在海峽西岸的木雕藝術界中脫穎而出,成為媽祖故里工藝美術行業十大領軍人物之一、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其作品《家園》獲得中國國家博物館《盛世天工——中國木雕藝術展》金獎,而被該館永久收藏,這是在全國近2000件木雕作品中,最后只有16件藝術珍品入選,可謂優中選優,則說明他的木雕事業在藝術領域上的輝煌。據了解,中國國家博物館隸屬于文化部,是以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處于 “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世界性博物館,每天前來參觀的全球各地藝術愛好者絡繹不絕。目前,鄭春輝的三分之一海外定單都來自前來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木雕藝術館等館藏其作品后的客商。
藝術無國界,珍品會說話。是他創作的動力和源泉。同時,創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已成海西木雕界翹楚的鄭春輝先生對木雕藝術有獨到的見解,或許對后起之秀或業內同行有所啟迪。他說:“尊重材質能使木盡其材、材盡其用、用盡其美,美盡其藏。特別是名貴木材沉香木,要充分利用每一塊沉香木的材型和體積,用心構思題材和雕藝手法,仔細觀察沉香木的紋理特色,粗步勾勒出型、色、神、韻皆妙的上乘佳作原型,再精雕細琢,打磨光澤,才成珍品。”經過多年的藝術創作和經驗總結,其創作的山水田園風光木雕作品,自成體系,頗受海內外工藝界歡迎。正如臺商陳建達先生對其評價:“看到鄭先生的作品,心頭就會涌起一種思鄉的情思,他的刻刀就是刻到我的心靈深處hellip;hellip;”故而,十多年來,已有數百件鄭春輝及其創作團體的木雕作品隨著“三通”的渠道進入寶島,受到傳統文化積淀深厚的臺灣木雕藝術行家的愛好并收藏,而且許多作品還飄洋過海到世界各地,鄭春輝的名字也隨著藝術品的升華而為世人熟知。
家住青山綠水畔,人在春風和氣中。這是高級工藝美術大師鄭春輝先生所創作的山水田園風光木雕意境,這種清新自然、高遠淡雅的意境將給中國木雕界帶來一股春風! (林文坤 郭愛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