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仙游龍威工藝品有限公司的古建木造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類保護名錄,這是我市工藝界又一盛舉。
仙游古建筑木營造傳統技藝,傳承宋代宮廷營造法,并在清乾隆年間得到發揚和光大,由被譽為“八閩雕刻始祖”的郭懷在大濟洋塘村授徒傳藝,推陳創新,從而逐漸形成以“洋塘古建”為代表的仙游古建木作營造傳統技藝,其特點是以柱槽斗拱為基礎,以榫卯結構為核心,以木雕工藝為裝飾。工匠們必須按照設計的圖紙認真丈量,準確著墨,然后用鋸子、斧頭、刨刀等工具,制作成各種規格的柱、梁、斗、拱等配件。再在各配件銜接處用鑿空開挖制作明榫、暗榫夾頭榫、棕角榫等各種榫卯槽拱結構并結合鏤雕、圓雕等技巧雕刻山水、花卉、人物、鳥獸、彩云等圖案。最后進行組合安裝營造富麗堂皇、巍峨壯觀的古代宮殿式寺廟、樓房等。仙游文廟、度尾楊泗宮、龍潮宮、龍華寺、龍紀寺、三會寺、興山書院等都較好地保存了“洋塘古建”的這一特征。
作為“洋塘古建”的第十五代傳人、福建仙游龍威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游良照介紹,仙游古建筑以基為根,以柱為體,以梁為架,以拱斗為延伸,上面以椽子為蓋,再鋪上瓦片加以保護。古建筑中最美的地方,起點睛作用的就是那些雕刻裝飾和斗拱延伸,它的斗拱可以做成槽形,公司精工的槽形有八角形的,正方形的,長方形的,圓形的還有螺旋形的部件,拿到臺灣去安裝時,用吊車在空中直接安裝,插銷非常緊密,抽也抽不出來,越拉越緊,越壓越緊,凸顯仙游古建筑木作技藝的優越性。
(白馬湖 盧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