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檢驗檢疫部門獲悉,歐盟非食用消費品快速通報系統先后通報了今年前9個月我國輸歐鞋類因皮革六價鉻超標被召回的6起案例,其中德國通報3起,丹麥通報2起,保加利亞通報1起。
據了解,六價鉻化合物對皮膚、黏膜具有刺激作用,會引發皮炎、濕疹、氣管炎和鼻炎,并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和黏膜侵入人體。目前,歐盟部分國家,如德國、保加利亞、丹麥等已限制產品中六價鉻的含量,要求不超過3mg/kg。但由于皮革的六價鉻問題是制革和制鞋業的技術難題,制革工業中常用的鞣劑中往往殘留有還原的六價鉻,在制革、制鞋及儲運過程中,環境因素也會導致皮革中三價鉻被氧化成六價鉻。
皮鞋是我市輸歐的重要鞋類品種。今年至今已出口皮鞋1.02萬批、3.71億美元,其中輸歐盟皮鞋貨值約占莆田鞋類總出口值的14.12%。為此,檢驗檢疫局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和行會要及時加以預警,督促制革企業選用不含六價鉻的鞣劑,注意出口風險;繼續加強對鞋類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建設,指導企業在制造和儲運中進行精細化控制,避免六價鉻的產生;相關高校、科研部門和企業進行聯合攻關,通過研發新材料或尋找新替代原料,攻克皮革中的六價鉻殘留的難題。 (林錦堂 傅慶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