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冷空氣頻頻到訪,讓許多市民有了防寒保暖的需求,由此產生的“暖經濟”也逐漸升溫。近日,記者走訪了我市不少商超發現,保暖物品、御寒用品和取暖電器等被都擺在了顯眼的位置,購買的市民明顯比平常增多。隨著溫度的不斷降低,“暖經濟”逐漸升溫。
記者在文獻路上看到,在沿街的幾個店面內,圍巾、手套、口罩等御寒用品都已上架,咨詢和購買的市民較往常多了不少。一名商家說,現在保暖用品特別好賣,像保暖內衣、羽絨服等服裝也比往年暢銷了不少。款式新穎更成了大家的“最愛”。記者發現,在一些商鋪內,小到帽子、手套,大到羽絨服、棉睡衣等,除了款式上不斷更新外,價格也較合理。普通口罩在7元~10元左右,物件小,價格便宜,到了人流高峰期,許多商家把冬暖商品直接挪到門面外叫賣。還有不少市民是帶著父母來選購羽絨服的。“昨天看天氣預報,就說又要降溫,今天特意帶爸媽買羽絨服、羽絨褲。”正在一家服裝店挑選羽絨服的陳先生說。
除了保暖物品外,記者走訪發現,持續的冷天也催熱了“冷商機”,電磁爐、豆漿機、電烤箱的銷量也提高不少。除此之外,暖手袋、電暖器等取暖電器也十分熱銷。記者從我市眾多賣場的取暖電器銷售處了解到,這幾天,像電暖扇、暖風機和暖腳爐等取暖電器的銷量比平時翻了幾倍。
許多零售店商家也瞅準商機,在自家店門開辟專門位置銷售。記者在勝利路跟文獻步行街發現,大至商鋪,小至地攤,都有暖手袋銷售,價格在10元~60元之間,有的商家甚至在熱銷季就打出了特價招牌,以此吸引更多顧客。
由于取暖商品季節性強,所以商家都抓緊機會搶生意。銷售人員說,他們會定期到其他超市和家電賣場比價,一看別家有價格變動的商品,他們就迅速調價,商品的促銷價變動很大,最大限度吸引顧客。
購買保暖用品需理性
保暖物品、取暖電器的銷量節節攀升,但是眼花繚亂的市場上,消費者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適合自己的產品。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市面上很多電暖器品牌繁多,價格相差較大,其明顯表現是一些大型超市和商場所售電暖器但價格相對較高,大都有詳細的使用說明和質量保證書,而一些小型零售商店所賣的電暖器,雖然價格相對便宜,但大都沒有產品使用說明和質量保證書,有的甚至連商標和生產日期都沒有。業內人士提醒市民,在選購電熱水袋時一定要查看是否有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產品檢驗報告及“3C”強制認證標志等標識,以免買到劣質產品對人體造成傷害。 (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