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涵江華僑紀念館在江口開館,吸引了不少市民參觀。涵江區海外華僑華人共約80萬人,占莆田市華僑華人總人數的一半多。其中旅外華僑30萬人,華人50萬人,分布在世界上67個國家和地區,主要以東南亞為主。改革開放后則更多向歐洲、美洲、澳洲等經濟發達地區移居。全區有歸僑華人3100人,僑眷20萬人,香港同胞6.2萬人,港澳臺同胞2.86萬人。
涵江區是福建省重點僑鄉之一,華僑出國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而大批出國,則是在鴉片戰爭之后至解放前。這期間出國的原因:有的是通過海外使節、旅外親朋引薦等自愿出國,有點是為避天災、人禍、經濟破產等而出國,有的被當做“契約華工”、“豬仔”出國,主要分布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建國后,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出國的人也越來越少。1950年——1985年,出國主要是同海外親人團聚。而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后,以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后,出現過兩次出國高峰。新僑民出國渠道和分布國家大致是:通過與國外親友團聚出國的,主要在東南亞國家;通過公費或自費留學出國的,主要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歐洲和北美洲;通過投資移民出國的,主要在南美地區及東歐地區;通過勞務出國的主要在韓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
總投資500萬元的涵江華僑紀念館通過華僑之光、情系桑梓、四海鄉情、僑鄉風貌、僑企風采等多個篇章從多個角度回眸涵商足跡,彰顯僑賢功德。涵江區旅外僑胞一貫愛國愛鄉,身在海外,心系桑梓,熱心關注和支持家鄉各項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愛國僑胞紛紛慷慨解囊,捐助家鄉各項公益事業,全區共接受僑胞捐資達4.8億元,用于教育、衛生、修橋、建設公園等社會各項公益事業,僑捐資金大大改善涵江的基礎設施水平,大大提高了人們群眾的生活質量。
僑資也是涵江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全區現有外資企業412家,實際利用外資19.6億美元。其中僑資企業321家,合同利用外資11.86億美元,世紀利用外資8.6億美元,分別占全區總數的78%、85%、90%。 (時報記者 吳芹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