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輝一家在看族譜。
鐘玉輝攜家人回鄉認祖受到鄉親們的熱烈歡迎。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日前,在楓亭鎮鐘厝村的村口,村民們自發組織在這里敲鑼打鼓熱烈歡迎82歲臺胞鐘玉輝攜家人一行榮歸故里認祖歸宗,“我這么久沒回來了,想不到鄉親們還記得我呀!”鐘玉輝忍不住流下激動的眼淚。
鐘玉輝1932年出生在仙游縣楓亭鎮,上個世紀60年代末,他抓住臺灣經濟起飛的良機,跟人合作生意,幾經拼搏賺得第一桶金。在生意像滾雪球似的越做越大后,1975年,鐘玉輝瞄準市場需求獨資創辦的塑膠廠,靠著誠信經營和科學管理,事業日益興旺發達。可貴的是,他對同鄉會等公益事業非常熱心,先后擔任臺南市福建同鄉會理事、臺北市莆仙同鄉會理事等,并在1974年獲悉興建臺北市興安會館(莆仙同鄉會的前身)捐款12萬元新臺幣,更讓他引以為豪的是,他和愛人的4個兒女都已成家立業,并創造了一門5博士3碩士的教育佳話。
雖旅居臺灣幾十年,但他無時不刻不以桑梓為念。隨著時間推移,他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曾多次夢里和家人團聚。1987年端午節,思鄉心切的鐘玉輝幾經輾轉回到久別的故鄉探親,與時屆87歲的老母親相見,在家鄉享受了14天的天倫之樂,彌補了人生的一大遺憾。
在大陸創業期間,熱心家鄉發展的鐘玉輝不僅先后擔任上海滬莆簡訊社社長、莆田市開發湄洲灣協會上海委員會副會長、寧波市莆田商會顧問等,還關心家鄉教育、文化等事業發展。他先后捐資近200萬元支持母校楓亭中學教學樓、石蒼芳園小學、涵江塘北書廊、大濟坑北祠堂、鐘氏祖祠等的建設,用自己的愛心滋潤他的家鄉。
鐘厝畬族鄉共有150人,村里的塔斗山上有國家級文物天中萬壽塔、會元寺、天中玉皇殿等旅游景點。剛剛來到家鄉,鐘玉輝的大女兒鐘儀對身邊的一切都剛到好奇新鮮:“今天跟爸爸回來一趟,想不到親戚突然間多了好多,他們都很熱情。而且我發現,原來我們的家鄉還是個少數民族村呀!我也是少數民族呀!”
鐘玉輝表示:“今天借這個機會帶兒女們回來看看他們的故鄉是什么樣子的,讓他們看看家鄉的發展變化,尋根問祖,找到自己的根。”鐘玉輝的小兒子鐘 鼎興致勃勃地和鄉親們合影、交談,興致勃勃地品嘗了當地著名的特色小吃。他說,這是他幾十年來第一次品嘗家鄉的菜,還特意準備了一些土特產帶回臺灣給親朋好友品嘗。“我們從小都只是聽爸爸說家鄉的人和事,但是都沒有見到爸爸家鄉具體是什么樣子。今天終于見到了,太興奮了!下次我要帶我的子女也一起來我們的家鄉走走看看!” (時報記者 吳芹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