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發現,不少母親對孩子是否在母親節送禮物并不介意,相反她們都異口同聲地希望“只要孩子學習好”就是最好的禮物,讓不少孩子大呼“有壓力”。
作為一個國外“舶來”的節日,如今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昨日,不少商場都彌漫著濃厚的母親節氛圍。某商場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母親節前夕,有不少學生摸樣的人前來挑選小禮物。就讀高二的小楠告訴記者,為了報答媽媽一直以來的關愛,她今年第一次湊了些零用錢,買了條價格適中的絲巾,送給媽媽做母親節禮物。原以為媽媽會非常高興。“當媽媽收到禮物那一刻,只是開心了一會。”小楠說到這皺起了眉頭,“她只是看了看絲巾,轉頭就說不應該浪費這錢,說什么只要我學習好就夠,就已經是報答她了。”小楠對此非常無奈,怎么家長總是“不領情”,總是把成績當成最好的禮物,那無疑又增加了她們的壓力。
在擢英中學上初二的小耀也有同樣的經歷。他說,去年他花了點小錢給媽媽買了一個發夾,“但是那些父母收了禮物是高興,但總是不忘說些lsquo;你努力讀書就是最大的回報rsquo;之類的話”,非常掃興。所以,今年他索性不送禮物了。“我們只是希望媽媽收到禮物后,非常高興,然后稱贊我們是一個懂得回報愛,懂得感恩的好兒子就夠了。犯不著要強加沉重的學習負擔。”小耀一語道出不少學生的心聲。
對此,不少父母卻喊冤。公務員林女士坦言,對于孩子能在母親節送禮物,內心其實十分高興,但是不想孩子認為物質就能買到父母的開心,所以才會說“努力學習才是最好的禮物”之類的話。也有父母認為,不想孩子花這些“無謂錢”,寧愿他把錢花在“刀刃”上,例如買些書或者買好吃的。
也有媽媽認為,孩子給自己送禮物已經非常高興,不會再跟孩子說“努力學習”等增加孩子壓力的話。從事教育多年的曾老師也認為,作為媽媽,對于孩子能在母親節當日送禮物一事上,不必給禮物戴“高帽”,這頂帽子大多是“學習成績”,這只會讓孩子感到無趣,甚至增加壓力。“只要讓孩子知道,媽媽對于孩子這樣做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孩子已成為一個懂得回報愛,懂得感恩的孩子。這樣就很好了,而且還有利于親子之間感情的加深和交流。” (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