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魁的獲獎作品《學無止境》
第六屆“藝鼎杯”落下帷幕,默默無聞的莆田仙游選手何春魁一舉成名。一塊直徑70CM、高100CM的對開楠木,何春魁憑借他的一雙靈巧的手和一把刻刀,經過10天時間的雕刻完成作品《學無止境》奪得本屆木雕大賽的金獎,獲得“中國木雕狀元”稱號。
1974年出生的何春魁,從事木雕行業至今已經二十幾年,雕刻的作品也是不計其數,從草根木雕匠蛻變為“中國木雕狀元”,何春魁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何春魁介紹說,搞雕刻一是要心細,二是肯吃苦。要雕好一件作品,得花上十天半月,工藝復雜的需要一兩個月呢,而且一坐下來就是五六個小時,甚至十多個小時。15歲還沒有初中畢業的何春魁為了謀生就跟著村里人開始學木雕。經過多年的努力,何春魁在2003年擁有了自己的工廠,可以雕刻自己喜歡的作品。后來發現自己開工廠,整天忙于生意,與大家的交流的也少,思維相對比較閉塞,孤陋寡聞,創造不出令人滿意的作品。于是在今年何春魁毅然決定結束了十多年的工廠,加入福建省六合院古典藝術家具有限公司,并擔任廠長。在這期間何春魁得到很多學習的機會,特別是與老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國明交流中他發現,自己錯過了很多,這里的藝術氛圍也比自己開工廠時好多了,打開了自己原先閉塞的思維,使自己的創作靈感更豐富。
何春魁告訴記者,他在2004年的時候,參加了仙游首屆工藝品博覽會,他的作品《愚公移山》獲得了銀獎,后來就很少參加這類型的大賽。今年在鄭國明老師的鼓勵之下第一次參加“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開始只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試試的3月25號才報名參賽,時間很傖促,又沒想到好的題材,曾經一度想要放棄這次比賽,后來是上網查閱歷屆比賽的資料時一張新聞圖片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張圖片報道一個參賽者拿著電鋸在鋸木料開始比賽,于是我突發靈感,覺得參賽不一定要用華麗的作品,每個人都在不斷的學習,做好自己就行了,于是就有了《學無止境》這個作品的初始想法。”何春魁說,這次比賽獲得了金獎,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大師們的肯定他很高興。
無心插柳柳成蔭。“根本沒有想到會拿獎,而且還是拿金獎呀!太高興了!”參加第六屆“藝鼎杯”中國大雕現場創作大賽,何春魁只是想利用這個好的平臺,與全國各地的木雕大師們進行交流,從而也是一次展示自己的好機會。這也是他自己第一次走出去,融入藝術的大家庭,參賽過程中受到很多同行們的指導,得到大家的幫助,自己很感動。“這次參賽的不少選手都是院校生,在讀研究生很多,他們都受過專業的學習,我從他們那里學到了正規的人體美學的概念,這對我的作品創作幫助很大。”何春魁說,《學無止境》這個作品的創作構想是刻畫一位“木雕老藝人”在雕刻一件“惠安女”的創作過程中,進行了手法和風格的創新嘗試,體現老藝人對木雕藝術的不懈探索和追求,表達了木雕人對木雕事業“做到老,學到老”的敬業精神。此件作品的特色是運用寫實的手法把左邊的木雕老藝人雕刻出來,右邊的惠安女則表達出在電鋸坯制作階段的韻味,使作品整體有粗細、虛實的鮮明對比。“這次比賽雖然得了金獎,但我只是把它看到我人生創作的一個過程,一個愉快的學習。”何春魁笑著說:“比賽雖然結束了”
汪峰的《光明》是他最喜歡的一首歌,何春魁說,他平時比較喜歡雕刻一些勵志的作品,如《學無止境》、《愚公移山》、《借東風》等。現在他的兩個孩子都是學畫畫的,特別是大女兒今年高三了,他希望自己的這些勵志的作品能給孩子帶來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傳遞正能量。 (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