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快一點,音樂響起來了啦!”最近,家住仙游縣鯉城街道城內社區的吳啊桃女士一吃完晚飯就招呼老少舞伴們趕赴免費開放的三妃宮露天大舞池跳舞養生。原來,從今年年初開始,她們迷上了養生的廣場舞,既豐富了夜生活,更讓鯉城再不寂寞,在城區的文廟廣場、鯉中步行街、太子府、蘭溪南北岸公園等幾十個大小社區廣場上,伴著悠揚的樂曲,只要不下雨,天一擦黑或清晨總能見到數百上千人興致勃發地舞步翩翩、活動筋骨,呈現出“星光燦爛”的新氣象。
今天不養生,明天養醫生。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該縣許多群眾對養生日益講究,但相信科學的他們不再將養生僅僅理解為調養個人的衣食住行,而是懂得養生的概念很廣,囊括了優化人類生存環境、善化人類生命質量的一切內容。由此,簡單易學的廣場舞這一群眾文化活動悄然活躍起來,深受群眾喜愛,因為不僅能活動人們的身體,還能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被認為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形成了在舞中養生,為養生而舞的時尚之舉。近日,筆者在鯉城蘭溪公園木蘭激情廣場上見到,華燈初上,勞累了一天的人們便有如潮水一般,從四面八方齊聚這里,伴著明亮的燈光,一首首優美的舞曲不絕入耳,排成一列列整齊隊形的她們隨曲踏著歡快的節拍,一個個翩翩起舞,每個人都跳得不亦樂乎,還有觀看的人流也絡繹不絕。
作為一項養生新方式的群眾性文體活動,能形成如此空前的規模,實在令人驚詫。那是什么樣的魔力吸引了廣大市民如此青睞呢?據介紹,近幾年,仙游城鄉大眾是越來越重視養生,倍受老少喜歡的廣場舞一進入城關就悄悄流行起來起來,迅速蔓延到榜頭、楓亭、度尾等中心城鎮及山區集鎮,吸引成千上萬老少群眾沉浸在廣場舞的歡樂海洋中,伴隨音樂翩然起舞,在早晚成為當地一道別樣的城市新風景線。每天夜幕下垂或清晨六七點,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十來歲的小孩,都成為了廣場舞的鐵桿粉絲,齊刷刷歡聚在大小不一的社區文化廣場里。而能在短時間里風靡起來,這更要得益于一些熱心的跳舞高手,教舞、領舞都是義務的,通過購書、上網下載、朋友征集等多種方式,搜集了很多舞曲錄音和領舞視頻,他們自己在家一遍一遍地琢磨,反復地練習,學會了再教給那些想學舞的普通市民,帶動了更多的人參與到全民健身的隊伍中來,跳出精彩。
跳廣場舞到底有哪些好處呢?談及此,在鯉中步行街的九鯉激情廣場,汗珠從額頭不停滑落的成百舞迷們爭先你一言我一語地打開話匣子: “廣場舞講究的是休閑和快樂”、“廣場舞可以解悶減壓”、“廣場舞舞姿優美簡約,一學就會”.....顯然,跳起舞來,怡神養心,很多學員都深受其“益”。在太子府廣場上,筆者熟悉的舞迷朋友們利用跳完一曲的間隙,特地帶筆者見識了一位正在喝茶歇息的60多歲的白發老太太,“老人的老伴獨自一身,兒女不在身邊,平時寂寞無助,原先不是守在電視機前就是lsquo;打牌捉雀rsquo;,時有小病纏身,偶然跟她鄰居學跳就上癮,如今跳舞是老人最大的快樂,身體健朗日漸硬朗,感冒之類的小病早已不敢找她麻煩,特別開心樂觀!”
其實,跳廣場舞還有引領舞迷們廣泛交際、和諧相處,促進社區文化發展的巨大作用。他們通過跳舞,可以結識朋友,建立感情,交流溝通,豐富社區文化生活,且在休息的時候,大家互致問候,東家長,西家短,其樂融融hellip;hellip;可謂好處多多!
值得一提的是,仙游縣為滿足群眾養生需要,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堅持以露天舞池為主體的激情廣場創建作為“文化仙游”建設為民辦實事的民心工程狠抓落實,在鯉城、鯉南等鄉鎮支持下,拓展激情廣場創建地域,由原先集中城關向經濟繁榮的中心集鎮延伸,確保廣大舞迷們擁有更良好的健身養生大舞臺,以讓更多的群眾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目前,該縣已在城鄉先后創建了“鯉城蘭溪公園激情廣場”、“鯉南溫泉公園激情廣場”、“木蘭濱河激情廣場”、“九鯉激情廣場”、“度尾鎮文化激情廣場”、“成興閣文化激情廣場”、“紫澤文化激情廣場” 等10多個激情廣場示范點,并保證激情廣場活動的經常性和常態性,做到有統一命名、有管理制度、有骨干隊伍、有音響設備、有表演團隊、有組織開展活動等“六個有”,自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群眾的自發參與,提升了群眾廣場文化活動的層次和質量,深受群眾的歡迎。 (陳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