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葫蘆、寶塔、土地公像hellip;hellip;造型千姿百態,顏色一應俱全、琳瑯滿目。看到這些,你可以別以為自己來到了某個藝術品的展區,其實,它們都是酒瓶。家住荔城區西天尾鎮三山村的張金海,過去10年來,他收藏各式各樣的酒瓶有2萬余支,走進他家猶如進入酒瓶博物館,這些造型各異的酒瓶反映了不同時代的酒文化。
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認識張金海的人,一看到這么多的酒瓶子以為他是個“酒鬼”,其實張金海酒量一般,遇上朋友開心小酌幾杯,但平時不怎么喝,他說之所以會收藏瓷酒瓶,剛開始只是覺得好看。這當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穿梭在琳瑯滿目的酒瓶間,老張向記者介紹,他與酒瓶結緣源于好友隨口說的一句“擺平”,他認為“擺平”諧音“百瓶”,如能收藏百個瓶子就意寓一切平安。得知他想收藏瓶子,他的好友送給他一個新加坡玻璃酒瓶。老張一瞧,樂了。平常瓶子都是圓柱形,這瓶子咋是三角形?這個他收藏的第一個瓶子讓他興奮了好幾天。從此他就迷上了收藏酒瓶。一開始是背著籃子到處去收,后來見人家家里有好看的酒瓶就出錢買,再后來,親戚朋友知道他的愛好也會幫他留意。
“收藏這種事,說起來是富人的專利,但那多是指玉器古玩、名家字畫。平民百姓為了心靈愉悅,也可以收藏一些代價不高的東西。”老張說,收藏這些酒瓶子時那份留心,撿獲時那份開心,給自己帶來了許多樂趣,那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
收藏渠道不拘一格
過去10年來,張金海把節假日的大部分時間都泡在了酒瓶的收藏快樂中。廢品店、大酒店、小餐館、收藏市場hellip;hellip;但凡有空酒瓶的地方,幾乎都能見到他的身影,老張成了遠近聞名的“酒瓶哥”。
老張收藏的最古老酒瓶是一個清代的青花瓷,淘來時酒瓶里的酒都還未喝完。為了酒瓶,老張還不惜“買瓶還酒”。同時,還特意把自家的老房騰出來,專門陳列收藏的酒瓶。
古代的,近代的,現代的,朋友送的,網上買的,下鄉找的,地上撿的,只要有酒瓶的線索,老張都不辭勞苦趕去,不惜代價買來收藏。中國有十大名酒,老張也收藏了每種名酒,這些酒瓶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都有。老張的朋友告訴記者:“他這個收藏其實也很辛苦,已經愛酒瓶成癡,但凡知道哪里有好看的酒瓶子,就是再遠也會趕過去。”
記得有一次聽人聊天偶然提起寧德有只年代酒瓶,老張第二天就和朋友趕去了寧德,幾經周折才找到那只酒瓶,老吳看到它的時候兩眼放光,就像找到寶貝一樣。回來的路上,他抱著 買回來的酒瓶不肯放下,生怕路途遙遠給顛碎了,朋友見他這個癡樣,忍不住笑出聲來。
酒瓶形態各異
如今老張家兩層的樓房里都擺滿貨架,層層的貨架擠滿千姿百態的酒瓶。這些造型獨特、顏色各異、繪制得栩栩如生的瓶子讓人嘆為觀止。仿古型,古色古香,華貴典雅;仿生酒瓶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頭部是瓶蓋,線條優美的身體就是瓶身的酒瓶;有古代的人頭像,有樹根型;有鼓狀,有鐘形,有葫蘆形,還有神態各異的美人形象的hellip;hellip;老張還向記者展示了他的珍藏——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茅臺酒瓶。他說,透過些酒瓶他了解了茅臺酒的發展歷史。
在張金海眼里,酒瓶是百科知識的載體,這里面不但有酒藝、酒史,更有陶瓷藝術、書畫繪畫、文物考古、民俗禮儀、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內容,真可謂包羅萬象。通過這些酒瓶,人們不僅能領略到祖國各地不同的釀酒、飲酒風俗,還可以了解到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很多人喝完酒,酒瓶就當廢品處理,非常可惜。特別是有些瓷酒瓶,造型千姿百態,顏色也是一應俱全,非常具有觀賞價值。” 老張說道。收藏瓷酒瓶不需要花費太多金錢,而好的酒瓶不但讓人賞心悅目,還能裝飾居家,是個很不錯的收藏項目,因此他會一直堅持下去。 (時報記者 吳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