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一名黨員,也是村干部,應該起到一個帶頭的作用,讓更多的人走出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誤區,只是老母親病危,作為兒子,無法在病床前盡孝,心里感到很愧疚hellip;hellip;”日前,秀嶼區東嶠鎮許厝村書記許元財,在省腫瘤醫院的病床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當天,記者驅車趕到省腫瘤醫院的住院部,對許元財進行采訪,他正躺在病床上接受采集造血干細胞,整個人精神看上去非常好,還不時與前來探望的志愿者談笑著。
許元財1969年出生,年僅27歲的他就當了村干部,并連當3屆村主任,目前是許厝村的村支書。他一直都很熱心于公益事業,多年來,他每年都獻2次血。2009年1月,在一次獻血過程中,他得知捐獻造血干細胞不但無損自身健康,還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后,他當即就決定留樣、登記,報名捐獻造血干細胞。2011年7月底,他接到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通知,稱其與一名黑龍江籍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立刻同意捐獻造血干細胞。
經過再動員、高分辨、體檢等流程,今年3月份,當許元財準備捐獻造血干細胞時,由于正在北京接受治療的白血病患者病情一直不穩定,捐獻遲遲不能進行。5月份,患者病情穩定可以捐獻了,但此時許元財77歲的老母親卻病危住進醫院,情況非常不樂觀。而此時在北京的白血病患者病情危重,患者的主治醫生再次提出,希望盡快完成造血干細胞移植,否則患者將錯過最佳的移植機會。得知這樣的消息后,許元財把照顧老母親的重擔交給妻子,自己來到福州接受干細胞的采集。在記者采訪許元財的過程中,省、市紅十字會的相關工作人員也來到病房內看望、慰問他,并送上鮮花、證書和慰問金,省紅十字會秘書長楊華明告訴記者,許元財的舉動讓人非常感動,在親人病危的情況下,依然履行當初的諾言,積極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互不認識的人。
當天中午12時許,干細胞采集順利完成,成功采集的260毫升干細胞將由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送到北京,通過手術移植到白血病患者體內。結束干細胞采集的許元財準備趕回莆田,他說,幾個兄弟姐妹中,母親是最疼他的,這次母親病危,自己卻不能在身邊陪護,心情很復雜,但想到自己可以挽救一個生命,這也算是用另一種方式盡孝,沒有妻子和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也很難這么順利的進行干細胞捐獻。
據了解,許元財干細胞的成功進行采集,成為我省第94例、我市第3例非親緣關系干細胞捐獻者,也是全省首例實現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村支書。 (時報記者 翁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