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013年3月26日早8時,李天金在撰寫莆田市第一醫院兒科第二篇報道:《人民日報》發表“臺胞女嬰莆田求醫記”之后----訪莆田市政協委員、兒科專家李金水教授。
雪白的病房里,面色蒼白的李天金仰臥在病榻上,一條白色的塑料管從墻上引出后插入他鼻孔,輸氧在進行中。他床頭的吊瓶上掛著兩個塑料袋,一個裝著擴張血管的藥水輸入其左手血管;一個裝著4.25%的腹膜透析液,通過置管流進其腹腔。李天金左手扶著墊著厚紙板的筆記本,右手執筆疾書。他正在撰寫《決不讓祖國的花朵看病難——記莆田市政協委員、兒科專家李金水教授》一文hellip;hellip;
以上是我們在2013年3月24日上午8時許,在莆田市第一醫院腎內科5~6病房里看到的一組特寫鏡頭。
年屆七旬的李天金是《中國科學報》、《福建日報》、《福建衛生報》、《中國武警》等多家報刊的通訊員和特約記者。這位出生在莆田市江口鎮的多產業余新聞工作者,1994年參加《湄洲日報》首期新聞培訓班并被任命為班長。1995年他參加《福建日報》第四期新聞培訓班后,正式加入黨報通訊員隊伍。截止2013年3月20日,他已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的報刊雜志、廣播電臺上發表作品3000余篇,其中在《人民日報》等國家級報刊上發表近60篇。1996年度,他在《福建日報》上稿63篇,榮登省黨報百名優秀通訊員榜首。
3月8日晚,李天金在伏案創作莆田市第一醫院兒科的報道——《血濃于水,情比娘親——臺胞女嬰莆田求醫記》至清晨6時,因過度疲勞,大腦供血不足,引起間隔性休克而昏倒在寫字臺上。他的愛人急忙用電話求救于莆田平民醫院值班的謝奇峰副院長。謝副院長馬上派急診科主任鄭開平乘救護車到場搶救,后送至住院部治療。經過三天治療后,李老的病情好轉,3月11日,他從電腦網絡上查到《福建日報》已發表他的《血濃于水,情比娘親》文章并已有近20家網站轉載該文后。他喜出望外,徹夜難眠,受了冷,結果引起感冒發燒,進而引發多種舊病,處于病危狀態。莆田平民醫院遂向市120急救中心求助,后轉至莆田市第一醫院腎內科。當天下午2時30分由市第一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喻耀華、副主任醫師林良金、主治醫師王鳳釵聯合行頸動脈插管手術 。當天下午4時許李天金開始做首次誘導式“血透”,經過2小時30分的血液凈化,他的血壓由68/42mmHg升至106/53mmHg,生命終于得以保全。
李天金還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并發癥、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使他的左腳萎縮變形。他一天要做5次的腹膜透析,輸4瓶的藥水,服3次降壓藥,打2次的胰島素,泡1次藥澡,每周還要做3 次的血液凈化hellip;hellip;
一個身患重癥的老人,一個用這些揪心數字維持生命的老者,竟然存活了6年!而且每年能見報文章近十篇,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李天金常說:“我要做命運的主人,讓死神望而卻步!”
李天金的病情又一次好轉后,他又躺不住了,他邊打點滴邊腹透,邊吸氧邊寫稿。3月16日至25日,他又在《人民日報》、《莆田僑鄉時報》、《湄洲日報》、《福建衛生報》發表了四篇力作。
有人問病入膏盲的李天金:“您都病成這樣了,為什么還要如此拼命呢?”1944年出生在一個踩三輪車工人家庭的李天金說:“毛主席讓我站了起來,鄧主席讓我富了起來,胡主席讓我響了起來。我身患多種疾病,是新醫改救了我的命,是醫者仁心讓我多次逢兇化吉,我是為了報恩而義務創作的。我要向敬愛的周總理學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只要生命不息,就筆耕不輟,努力做到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 (陳秀芳 鄭國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