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危機中總會出現的身影,險情時總能感受到的精神,他們用雙手排除險情,用身軀擋住火魔,他們是守護生命的英雄,他們就是時刻堅守奮戰在防火、滅火和搶險救援第一線的消防官兵,他們手中握的不是鋼槍而是水槍,平時的訓練科目也不是打靶射擊、刺殺,而是甩水帶、攀爬拉梯、跨百米障礙等,伴隨官兵們的訓練、生活沒有太多的精彩,更多的只有單調,他們被群眾稱之為“紅門衛士”。
在八一建軍節前夕,本報記者深入城廂消防大隊龍橋中隊,走進這支搶險救援的英雄部隊,用手中的鏡頭記錄下消防官兵日常訓練、生活的點點滴滴,與讀者分享我們老百姓身邊的消防精神。
青春熱血鑄就“紅門衛士”
圖為無齒鋸切割鋼板訓練
圖為戰士正在進行攻堅技巧訓練
圖為無齒鋸切鋼絲訓練
圖為消防戰士為群眾摘除馬蜂窩
圖為官兵正在進行滑繩自救訓練
圖為消防戰士進行滑繩速降訓練
圖為消防戰士正在進行兩節拉梯登高救援訓練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城廂消防大隊龍橋中隊,剛踏入營區記者看到,整個營區干凈、整潔,一排消防車整齊地停放著,時刻準備奔赴救災現場,在訓練場上,該中隊指導員劉建斌帶領中隊官兵頂著烈日正在緊張有序地訓練,只見官兵們迅速而嫻熟地穿好橙紅色的搶險救援服,系緊安全繩,沿著高高的綜合訓練塔勇猛攀爬、拽繩直上,迅速攀爬到最高點后又一舉滑繩躍下,整個過程官兵們表現地利落迅猛,毫無退縮,緊接著是鋼板切割訓練,一番電光火石、火花四濺中消防官兵穩握電鋸,順利把鋼塊切割成一片片規整的三角形鋼片,而面對僅隔3毫米距離的燈泡和鋼絲,官兵們在緊張的氣氛中緊握高速飛轉的無齒鋸,沉著剪割,“咔擦”一聲,鋼絲斷開,而燈泡完好無損,官兵們熟練的訓練動作讓人看了心驚動魄。據劉指導員介紹,官兵們正在訓練攻堅技巧科目,官兵們要快速攀爬到16米高的綜合訓練塔上,再滑繩降落下來,同時還要完成切割鋼片、液壓破拆組合操練等動作,主要是訓練官兵們動作協調、器械應用、力度控制等能力。“災情就是命令,搶險救援時就是與時間賽跑,只有平時多訓練、多流汗,遇到災情時才能最大程度減少群眾生命、財產的損失。”一位正在訓練的戰士說,練好攻堅技巧是消防救援的基本功,只有扎實的救援經驗,才是一名合格的消防戰士,才能及時幫助需要幫助的群眾。
“訓練雖然又苦又累,但每次順利撲滅火災、排除險情,看到群眾滿意的笑容,心里很有成就感,為人民群眾服務是我們軍人的天職,作為一名消防戰士,我感到很自豪。”1992年出生,來自江西的戰士李強告訴記者。
據了解,每次接到出警的命令時,從警鈴響起到首車駛離車庫,官兵們必須在一分鐘的時間內完成,防護服、頭盔、消防靴、個人安全繩、消防手套、安全帶、空氣呼吸器等這些消防戰士個人防護裝備就多達13種,重量達15多公斤,整套裝備被官兵們戲稱是“行走蒸爐”。“我們的工作不僅僅是救火搶險,市民被困家中、司機出車禍被困駕駛室里、住宅受馬蜂窩煩擾hellip;hellip;這些也都是我們的工作,我們就是全能的消防戰士”。劉指導員笑著說道。
【記者手札】城廂消防大隊龍橋中隊現有官兵24名,平均年齡只有21歲左右,他們只是千千萬萬消防官兵中的一個縮影,每次在烈火熊熊吞噬人民生命財產的時候,總能望見官兵們沖鋒在前的英姿;每當洪水濤濤波及家園安全的時刻,也總能見到“紅門衛士”在一線解救群眾于危難的身影,他們就是最可愛的消防戰士。(時報記者/翁志鵬 實習生/林靜 通訊員/李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