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村干部與翁金武、翁萬壽在施工現場指揮
近一段時間,荔城區北高鎮東皋村翁金武、翁萬壽等多位在外經商村民,致富后不忘回報家鄉,紛紛捐款出力為家鄉修路,在當地傳為佳話。
11月8日,記者驅車前往東皋村采訪,在現場記者看到,10多名工人正在給路面澆灌水泥,攪拌機不停的運轉著,村民翁金武、翁萬壽等與村干部也在施工現場忙碌著,并不時卷起袖子一起幫忙,整個施工場面熱火朝天。
據了解,東皋村地處偏遠,該村通往鄰村沖沁村及海邊的村道一直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晴天一身塵,雨天兩腿泥”是原來東皋村村民出行的真實寫照,出行的不便給村民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嚴重制約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在外經商的村民翁金武、翁萬壽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們找到村干部商議,決定籌款修建水泥村道,為村民造福。今年中秋節期間,趁著多數村民回鄉過節的機會,大家把準備籌款修路的消息告訴村民,消息一傳出就得到了眾人的支持,村干部每人帶頭各捐2000元,翁金武、翁萬壽也當場各捐50000元、20000元,此舉進一步調動了村民捐款修路的積極性,大家紛紛捐款。村主任翁金福告訴記者,在籌款修路期間,涌現了許多感人的人和事,村民有錢捐錢,有力出力積極投入修路中,村民翁文錯是村里的低保戶,還是個殘疾人,家庭沒有什么收入,得知修路的消息后,也捐了500元,村民翁仁城今年已56歲,因會泥工手藝,每天都義務在施工現場當起泥工,修路難免要占用沿路村民的土地,但為了盡快修好“致富路”,沒有一個村民出來阻撓、反對,而翁萬壽不但帶頭捐款修路,還無償把自家的田地獻出,作為村道拓寬的路基,讓村民們感動不已,短短的10多天時間,共籌資金50多萬元。
為了讓更多在外鄉親知道家鄉修路的消息,同時做好開支等公開透明度,村民翁萬壽可謂是動了不少腦筋,用了很多的方法。他說,科技的發展讓其有了更多的方式與在外鄉親進行實時互動,也讓大家能夠更及時了解家鄉修路的情況。“手機短信、微博、QQ空間等這些高科技手段我是充分利用起來,每天都在更新,每個人所捐的款額,購買材料等各種開支全部公布出來,接受大家的監督,同時也不時拍些村道施工的照片傳上去,讓大家知道工程的進展情況”。翁文壽說,同樣在外地經商的村民翁文榮就是從其QQ空間得知家鄉要籌款修路的消息后,馬上匯回20000元。
采訪中記者得知,修建水泥路于日期正式動工,為了修好村道,遠在上海經商的翁萬壽特意放下手上的生意,多次往返家鄉。村干部翁文瑞說,為了這條路,翁萬壽可謂是傾盡全力,這種愛鄉精神很值得大家學習。“這條長1500多米,寬3.5米的村道修好后,鄉親們出行就不再難了,以前全是土質的小道,路面坑坑洼洼,遇上下雨天更是寸步難行,村民們要去鄰村的沖沁村走親訪友都選擇繞道而行,路修好后,村民們就可以直接從這條路通行了,路程要比繞道省去2/4,今后村里的小伙、姑娘嫁娶都方便了”。在施工現場,翁萬壽望著即將完工的村道,一臉高興地說道。
另據記者了解,東皋村因為地處偏遠,為了改變生活,許多村民選擇外出經商務工,先富起來的村民也沒有回報家鄉,只要是家鄉的公益事業,大家都會積極參與,村民翁金武目前是天津莆田商會常務副會長,其多年來一直心系桑梓,為家鄉的建設,多次積極帶頭捐款,深受村民的稱贊。 (時報記者 翁志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