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愛心廚師”張清鋒
日前,記者在采訪莆田吧志愿者協會開展的愛心活動現場,又看到一個熟悉的年輕身影。據現場的志愿者介紹,他的網名叫“無奈的小蟲”,也是莆田吧志愿者協會的會員,每次有活動,他總是會拿出一些現金,或是買些小家電、生活用品等禮物送到受助人手中,是志愿者們眼中的“紅人”。
近日,記者在與這位網名叫“無奈的小蟲”聊天中得知,其是秀嶼區南日鎮巖下村人,今年24歲,原名叫張清鋒,目前在我市某大酒店當廚師。他告訴記者,因為家里的條件比較差,其初中畢業后,于2004年經人介紹,拜師學起廚藝,2006年學成以后受雇于某酒店當廚師,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收入,從那時起,其就有了幫助社會上一些貧困家庭的念頭,但因為每天都在圍著灶臺轉,根本就不清楚要通過哪種渠道去了解和參加獻愛心活動,所以一直是在廚房、宿舍兩點一線之間忙碌著。直到今年的3月份,其在無意中看到本報一篇標題為《風雨難阻“愛心路”》的文章后,才知道原來還有一個叫莆田吧志愿者協會的愛心團體。“當時看到文章后異常高興,有種找到lsquo;組織rsquo;的感覺,當下就決定一定要加入,經過上網搜尋,終于加入了莆田志愿者協會的QQ群,此后,每次有活動,我都會在QQ群里及時得到通知,解決了我沒有目標獻愛心的苦惱”。張清鋒笑著說道。
據記者了解,自從張清鋒加入莆田吧志愿者協會后,每次有活動其總是積極報名參與,還鼓勵和帶動身邊的朋友也加入這支愛心團隊,同樣也是當廚師的小胡就是在張清鋒的帶動下,加入莆田吧志愿者協會。小胡說,張清鋒的月工資有2000多,除了每個月固定寄1500回家補貼家用外,剩下的還要交房租、平時的開支等,其實也沒有什么積蓄,以前張清鋒平時有愛吃零食的習慣,但自從他加入志愿者后,為了把錢用在公益資助上,就把吃零食的習慣給戒了,連日常的消費他也是能省則省。
一位網民叫“小墻”的志愿者告訴記者,張清鋒因為坐車會暈車,每次參加活動時,他總是因為暈車而吐得“一塌糊涂”,但每次只要有活動,無論路途多遠,道路多難走,他總是積極報名參加,還捐款捐物,這種精神讓大家很是感動。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經過記者從多方面了解得知,張清鋒的父母是普通的農民,下面還有2個妹妹也在外務工,家庭條件并不寬裕。自其加入莆田吧志愿者協會后,在每次參加活動時所捐款、物累計達近2000元。“我也是窮人家長大的,現在能夠用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來為社會多做一些有益的事,同時也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覺得很開心,也很有意義,今后我還會繼續為社會公益事業,貢獻我力所能及的力量”。張清鋒說。 (時報記者 翁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