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柯國輝(左一)正在修補道路
他個子不高、皮膚黝黑、貌不出眾、語不驚人,但他三十多年如一日,用“責任心”和“拼勁”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普通養路工人愛崗敬業的情懷。他就是涵江公路分局、石庭公路站站長——柯國輝。
柯國輝今年53歲,涵江區梧塘鎮人,從1980年開始參加工作來,不管在哪個崗位,他都兢兢業業,認真負責,無論是在山區還是到沿海、普通的養路工還是站長,工作崗位變了,但他對養路工作的熱情與責任卻始終如一。日前的一個下午,記者來到石庭公路站想采訪柯國輝,被告知其在外面和同事作業,為損壞的道路進行補“油”、養護。在涵江公路分局的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找到正在324國道石庭段,看到身穿橘黃色的標志服,頂著烈日的柯國輝手持鐵鏟,和同事忙著為路面進行修補,汗水濕透了那厚厚的工作服,此時是下午3時許,高溫的天氣讓水泥路面成了一個大“火爐”?!坝脼r青修補路面,氣溫越高對修補作業越有幫助,所以修補路面都要的高溫環境下進行?!蓖械囊晃缓贩志止ぷ魅藛T告訴記者。
柯國輝說,上世紀80年代,剛剛20歲的他懷著對公路養護工作的向往,其背著簡單的行囊來到市公路局直屬分局壓路機班,那個時候道路都是用柏油澆灌的,瀝青鋪設時,溫度非常高,最高的溫度可達170℃,而其作業時的溫度常常在50℃以上,老式的壓路機沒有駕駛室,車上搭了簡易的遮陽篷就是駕駛室,現場作業時塵土飛揚,晚上回到家,衣服上布滿一層厚厚的塵土,衣服原有的顏色都無法辨認。環境再艱苦也阻擋不住老柯對工作的熱愛。據了解,在壓路機班,柯國輝一呆就是16個春秋,16年中,他每天第一個到現場,最后一個離開,由于壓路機作業時間不規律,經常是在夜晚開始作業,老柯的一日三餐經常是帶著礦泉水、面包等干糧在壓路機上吃的,他不僅踏實肯干,而且非常好學,利用業余時間,他自費購買有關壓路機和鏟車使用、操作、維修等方面的書籍,從機械性能、設計原理、操作規程、維修保養等進行認真研究、學習。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積累,他成了公路系統里出名的技術能手,并在全市公路系統機械操作手比武中,榮獲第一名的好成績。由于老柯不怕艱苦、埋頭苦干的工作精神,受到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年僅25歲的他就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參加工作第一天開始,老柯先后在東嶠鎮前沁養路班、白沙養路班等工作過,不管是在沿?;蚴巧絽^,環境再惡劣,他從沒有過怨言。在當任石庭公路站站長以來,老柯也總是身先士卒,不管寒冬酷暑都與職工一起為路面進行修補、養護。“老柯的愛人在市場經營海鮮生意,家里的經濟條件不錯,他身邊很多親友多次勸他辭掉工作,下海經商,比當一名lsquo;養路人rsquo;收入要高很多,但每次都被老柯拒絕了,他還是一心撲在他喜愛的養護公路事業上?!币晃慌c老柯共事多年的同事說。
除了日常為公路進行養護和修補外,每年夏季臺風期間,更是“養路人”最忙碌的時候,抗災、搶毀等工作任務讓他們不顧在地質災害多發地區作業的危險。2005年,臺風“泰利”襲來,我市多處發生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險情,臺風也造成省道202線秋蘆段的部分山體出現塌方,大量的黃土、石頭向路面流失;山上的樹木也倒向路面,造成秋蘆、莊邊等路段交通陷入癱瘓,給山區群眾出行造成困難。凌晨1點,柯國輝接到上級通知后,他馬上駕著鏟車從涵江趕到202線省道秋蘆路段,現場搶險條件十分惡劣,除了路面堆積如山的黃土、石頭外,不時還有石頭從山上滾到路面。在烈日下,柯國輝憑著精湛的技能,全力投入搶險工作,經過與同事們的奮力搶修,路終于通了,而老柯和同事們此時全身上下分不清是汗水和雨水?!半m然當一名養路工很辛苦,收入也不高,但能夠為群眾出行帶來通暢、安全的環境,我覺得我們的工作很有意義?!辈稍L中,老柯憨厚地笑著告訴記者。
30多年來,柯國輝一直默默無聞地奮斗在公路養護的一線上,他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奉獻給公路養護事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養路工的人生價值,他也先后多次獲得省、市各級授予的“先進工作者”、“優秀養路工”、“優秀共產黨員”等諸多榮譽稱號。(時報記者 翁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