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試晬盤舉鏡自照 循儒脈道釋合身
光陰茬苒,轉眼又是一年,此前,林富就有交待,孫子兆恩過周歲一定要大擺酒席,以示慶賀,屆時無論親戚朋友,凡是該請的都得請來,即使是市井路人,街頭乞丐,只要愿來湊熱鬧,也都要熱情相迎,好生款待,不得怠慢。
林府在興化府內(nèi)是數(shù)得著的大戶人家,既然要為兆恩大過周歲,就不能草率,于是,這花錢使銀子的活,自然要林萬仞事必躬親,而跑腿的事一概由黃七忙乎著支應。府上的柱、梁、枋、檀上那些雕花,經(jīng)過油漆已經(jīng)煥然一新。雄姿憨態(tài),立在正門兩旁的石獅,也披上了紅布,盡顯喜慶的氣氛。
當黃七把這一切支應妥當,林府大開中門迎客時,他的喉嚨都喊啞了。
用手式代表語言,用笑以示熱情,黃七在兆恩周歲的那一天,單接挑賀喜的塔擔,就把他忙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
塔擔里盛的都是紅糰、線面之類討口彩的果品。塔擔悉數(shù)擺在大廳,蔚為“壯觀”。而挑塔擔作為賀禮的多半是李氏的娘家人。
這一天,林富和萬仞都在大門口施禮迎客,場面雖顯得有些嘈雜,但也不失為熱鬧。這正是林富心系所愿,一直盼著的情景。
李氏的右?guī)浚呀?jīng)圍滿了她娘家來的客人,兆恩頭戴一頂小巾帽,腳穿一雙虎頭鞋,一身絲綢小衫讓已經(jīng)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的他,顯得十分的精神,客人如眾星捧月又象擊鼓傳花般把兆恩抱在懷里,相互傳看,逗其施笑。
這一番傳看之后,兆恩的胸前掛滿了用紅線穿著的銅錢。當?shù)赜写肆曀祝舱l家的孩子滿周歲,前來道賀的人都要用紅線穿上幾枚銅錢掛在小孩的膀子上以示吉祥。李氏娘家的大嫂則代表外公外婆,給兆恩戴上一副銀項鏈,這是必須的禮數(shù)。
接近中午,黃七他身上穿的長衫,背上已透出了汗?jié)n,即便如此,他依舊忙得前腳找不到后跟,一會兒跑到大門前迎轎接擔,一會兒又出現(xiàn)在廚房,交待廚子們添菜加桌。
在大廳的案幾上,黃七早就依照太老爺?shù)姆愿溃谕斜P中擺好了一些常用的物件,有筆、算盤、扇子、書籍,也有官帽、剪刀、麻將、銅錢等。
開席之前,便要讓過周歲的孩子試晬盤,也就是俗稱的抓周。據(jù)稱,當過周歲的孩子抓起盤中的某一物件,就預示著他日后有何種喜好,譬如,抓起算盤,人們就會齊聲道賀,說小公子日后必是商賈奇人,抓起書和筆,人們就連聲說:“此兒必有出息,日后定有及第之志”。可兆恩試晬盤時,既不抓銅錢,也不抓書筆,他獨舉一鏡自照。
書香門第之后,竟有如此異舉,這讓在場的人一時不知如何去恭維,沒討到好的口彩,林富一時略顯尷尬。
明正德十五年(1520),已是4歲的兆恩長得十分地討人喜愛,他兩只耳朵肥大而豐厚,行坐笑語,很象一尊彌勒佛,林富常喚上黃七,帶著兆恩隨他一同去烏石山上的報恩寺敬香游玩。兆恩每見神像,便露出他這個年齡少有的形情,就連伴其身邊的黃七,也忍不住竊竊自語道:“此等小孩,莫非hellip;hellip;”
其實,兆恩的行為舉止,林富早已看在眼里,他也隱約感覺到,孫子將來肯定與神佛兩界有緣。他每次經(jīng)過那株三椏半茂的古樟前,都要駐足觀看一番。古樟前有一片相對平坦的坡地。他決意在此蓋一座樵舍,奉神敬佛,授業(yè)讀者,讓孫子有個去處。
樵舍竣工后,林富將其起名為“東山樵舍”。就在“東山樵舍”落成后的第二年,林富的好友王陽明來興化拜訪,此前兩人同朝為官,又因志趣相投常有往來。王陽明祖籍浙江余姚。林富得罪宦官劉瑾,被罷官下獄的時候,王陽明也因事被監(jiān),于是,兩人曾一度成了獄友,這是一段不平凡的經(jīng)歷,在獄中,兩人對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政見與立場完全一致,對彼此的學識與人品相互賞識。
在獄中林富曾寫過一首《獄中與王陽明講易》的詩,很受得王陽明的認可,其詩云:
浮云何黯淡,凄風生暮寒。
薄植當肅條,焉能顧摧殘。
守潔奉明主,際遇胡獨難。
詔書忽然至,械系天牢間。
無由贍明月,喘息傷肺肝。
患難得儔侶,神傷心則歡。
盡人求名理,名理實未殫。
識定百憂后,萬死名不刊。
共保咰沫命,待分邪正端。
一旦埃氛斂,仍復見天顏。
詩中,林富把王陽明看成自己患難中的儔侶,把惡勢力比作浮云、凄風。他希望能和王陽明共求名理而堅定信念,以分邪正,求得勝利。
由此可見,倆人之間的關系絕非是官場同僚,也非有過一段共患難的經(jīng)歷那么簡單,王陽明此次來興化,名曰訪友,但更深層的意味還是來勸說這位歸隱鄉(xiāng)里的賢者能臣出山。
從前,林富從袁州同知,兼寧波知府的任上辭官而歸,在某種程度上是出于政治考量,這一年武宗厚照退出歷史的舞臺,世宗厚熜繼位,改年號為嘉靖,王陽明來興化,就是想邀請林富隨其一同去廣西任職,以共同實現(xiàn)曾經(jīng)所向往的政治抱負。老友相逢,舉杯把盞不在話下,談完要事,再聊些俗事閑篇也在情理之中,當林富向王陽明提及自己的孫子兆恩在試晬盤時,獨舉一鏡尚不明其奧時,王陽明便說:“想是此等有非俗之舉的人,必有非俗之像。”
林富當即喚黃七到跟前,他叫黃七速去喚孫子兆恩來廳堂一見,王陽明視兆恩后贊道:“此孩兒相貌非凡,但恐怕不是科第中的人才,只是他日后的福量,必定遠遠超過先生。”
林富本想接話向王陽明問個究竟,但王陽明似乎是猜出林富想說什么,他笑著回坐到太師騎上,對林富說:“勿需疑惑,我今天說的話,三十年必有應驗。”
兩人相視而笑,都滿飲了一杯。 (待續(xù)) (萬重山 蔡文俊)
連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