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陂位于城廂區霞林街道木蘭村陂頭,是我國古代一座引、蓄、灌、排、擋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北宋,建在洶涌的木蘭溪水和興化灣海潮匯流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紀念建陂的先賢,木蘭溪的南岸修建了錢四娘、林從世、顧宏、馮智日的“協應廟”。現已辟為“木蘭陂紀念館”館內供有四位建陂者塑像,保存自明代以來名人撰寫的歷次修陂碑石,成為寶貴的水利建設史料。1962年冬,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參觀木蘭陂后,欣然命筆寫下《詠木蘭陂》詩六首,詩碑已豎在廟內。
“清清溪水木蘭陂,千栽流傳頌美詩。公而忘私誰創始,至今人道是錢妃”。這是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1962年途經莆田時,參觀木蘭陂后留下的詩句。木蘭陂擁有樞紐工程于宋元豐六年(1083),大陂終于建成,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三部分,莆田南北洋平原不動,屹立中流,成為一座世上罕見的引、蓄、灌、排、擋等綜合水利工程,造福千載,澤被萬家。
木蘭陂建成后,莆田又多了一處秀麗的景觀——木蘭春漲。每逢春水初漲,陂上溪面寬廣水平如鏡,倒映桃柳;溪水泱泱,排筏往返;兩岸青山綠樹,水中風光如畫。當春水暴漲時,溪水越過滾水壩,匯成瀑布,發出雷鳴聲響。“木蘭春漲”,由此得名,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1958年,修建千米倒虹吸管,引東圳水庫水進木蘭灌區。雙排倒虹吸管從木蘭陂上跨溪而過,猶如飛龍騰空,極為壯觀,為木蘭春漲勝景增添了一道壯美的風景線。
該館對于緬懷900多年前先賢興修水利工程的偉大壯舉,弘揚公而忘私、舍身奉獻、奮戰狂瀾、為民造福的建陂精神,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很高的科研價值。現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旅游勝地。(林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