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皋漢興閣象一顆明珠鑲嵌在城廂區(qū)華亭鎮(zhèn)霞皋村的漢巷前沿,圣閣東迎海天澤國,西接蘭水群峰,南望朝天九龍,北靠凌云三紫。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金碧輝煌的主殿架構和素有萬人大村的古八卦建筑群交相輝映,堪稱閩中一大名勝。
漢興閣主祀崔媽,配祀麾下弟子張、王、雷、佘、李、郭、陳、鐘八部仙妃。崔媽系春秋戰(zhàn)國末期本郡仙游楓亭人氏,出生于五月初五,自幼聰慧穎悟,覺得以染布為生的父母寵愛,長大后能詩會畫,更得異人傳授,能祛妖鎮(zhèn)怪,降惡除魔。時逢中原板蕩,百姓南徙,官府腐敗,生靈涂炭。崔媽生遇亂世,奮起救民,度愚頑于無知,救百姓在水火,安胎救產(chǎn),送子保生,在當時深獲百姓受戴,于秦初某年八十五升天后,百姓感其恩德,立廟奉祀,靈驗異常,其麾下八部弟子,座座國色天姿,蒙崔媽奪命在虎口,救生于路左,自幼隨崔媽學道,妙齡即受命亂時,救苦于八閩大地,施恩在海隅閩中。
崔媽信仰,始萌于秦初,盛行在漢唐,與同時期的魯府大人一起被世人稱譽為保生救死的兩位閩中吉神,他們受百姓頂禮膜拜的時代甚至比中原地區(qū)的燃燈古佛更為久遠。宋元時期其寺廟已然遍布于福州閩江口以南和漳州九龍江以北的古閩中大地。至今在民間靈異在在,香火盛旺。正是:九女登仙,九龍山益彰相得;閣興在漢,漢巷路據(jù)道成名。圣閣靈應長存,崔媽香火旺盛,善男膜拜頂禮,信女載德感恩。
此番重興,得鄭玉祥、翁選民、鄭金焰、陳文泉、鄭炳榮、鄭友仁、林加蒼、鄭文順、陳秀華等董事會主 要成員首倡捐建,全村善男信女踴躍捐資助力,又蒙林智榮石雕工藝廠鼎力贊助。圣閣得以順利開光。為銘記眾施主功德,閣前尚立碑以記,永志功績。 (許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