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田宮位于仙游縣榜頭鎮昆侖村,座南朝北,俗稱“昆侖云莊龍田宮”。宮為歇山頂,抬梁式結構,進深三間,建有二層戶厝,為管理人員辦公場所。主殿中央奉祀海神媽祖,左側奉地方神祗大使公、二使公、三使公,右側為黎母圣人,里人呼其“云莊媽”,求子得子、祈福得福,靈驗無比,人稱“送子圣母”,聲名遠播。諸神與媽祖一道庇佑合境平安。
宮內兩廂墻壁繪滿精美的瓷畫,或講述媽祖傳奇的神跡;或描繪充滿人生智慧的《三國演義》故事;或宣揚孝道的二十四孝圖,給觀者以啟迪教育,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傳承。宮中央石柱鐫刻著七對楹聯,首聯為“德澤咸施河清海晏,恩波廣播物阜民安”。媽祖圣像旁聯則為“潛海思深民生嘉賴,龍田利見天下文明”的聯句,均為烏底鎦金,盡顯書法魅力。
宮外有大埕,聳立著一株百年古榕,古榕之下有一古井,名曰“龍泉”,水質甘冽清甜,取之不竭。鄰近的昆侖山麓尚存一口千年古井,俗稱“蟹井” ,傳說與龍泉井泉脈相通。因此,龍田宮大門自古書有“蟹井泉通脈,龍田雨應時”的楹聯。宮對面為數百畝開闊地,種植栽培百果,世稱“百果園”,可見古樹參天、翠竹蔥蔥、桃紅李綠、姹紫嫣紅,空氣中彌漫著甜美的果香。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百果園水果每年都要進京參展,屢獲桂冠。
據記載:龍田宮建于宋理宗寶佑四年之前。同年,由昆侖王氏復祖公主持從湄洲祖廟分靈媽祖圣像至龍田宮,宮舊址在前落下宅,座西向東,故有“宮前垅地”之稱。當時宮宇不大,后隨著王氏族群的壯大和活動需求,至王氏第27代盛期,由王氏開建公主持遷宮事宜并捐田地三十畝作宮產。因建公功在龍田,故媽祖爐長年奉祀在建公家廳堂至共和國成立時止。宮內奉祀的右座媽祖圣像,據說是明代發洪水時鄉人從溪邊撿來的,抑或是洪水沖來的緣故,每逢這尊媽祖圣像出游,當年境內必暴雨成災,因而這尊神像每年元宵未參與出宮巡游,而是在家鎮守宮殿,各司其責、各鎮一方。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3)十一月間,倭寇圍攻仙游城,其中一股倭寇流竄龍田宮附近燒殺掠搶,當地群眾奮起抵抗。龍田宮的媽祖也顯靈施法,但見昆侖山麓白衣女子滿山遍野,列隊助戰,吶喊聲、廝殺聲響徹山谷,這股倭寇終于在“龍斑底”被媽祖及群眾全殲,并活捉三個。
民國十四年龍田宮大修,明式宮貌主體保留至今,上世紀五十年代宮被挪作供銷社商店。1979年媽祖神像重塑,暫奉祀前埔民宅,1985年龍田宮復修,是年八月隆重慶賀列圣入宮進殿。1989年至1993年龍田宮媽祖二渡湄洲祖廟進香,路線沿途駐駕照舊,此次拜祖,距清光緒十五年首次橫渡湄洲進香已一百余年。1994年元月,湄洲媽祖祖廟發證確認龍田宮為湄洲祖廟分靈廟宇。
龍田宮自古就是一方勝地,“龍田社鼓”為云莊十景之一。據奎山王氏族譜載述:“春祈秋收,則上香擊鼓,鼓聲陷于煙霞桑柘之間hellip;hellip;”如今的龍田宮門面雕梁畫棟,吊籠重新鍍金油漆,宮殿煥然一新。
目前,龍田宮董事會正在為構建和諧社會而忙碌,并繼承發揚媽祖為民為國精神,福澤廣播。前幾年鄰近昆山大橋修建,龍田宮捐款196000多元,用于路、亭建設。對于附近村社路橋設施及其他神宮社廟吉慶,龍田宮也多有支持。(陳國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