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坐落于莆邑城東豐美村的鎮海塔庵,庵宇雖無名山相托,卻聞名遐邇,古往今來,當地百姓都視庵是祈愿求福的一方寶地。
該庵得益于莆田城市的發展,現已成為鬧市中的一方凈土,它與相距不遠的正在興建的體育中心、莆田大戲院、新汽車站互為犄角。現代氣派的建筑群落和塔庵別具特色的古典建筑相映成輝,讓人流留于庵中,恍若有一種時空切換之感。
據了解,塔庵始建于北宋末葉,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該庵曾歷經多次興廢,但香火綿延不絕。1978年后,時逢舊城改造,城郊變城區,塔庵周圍高樓拔地而起,昔日婆娑于四周的荔樹不見蹤跡,庵前變成了街道,舊的庵宇由于低矮、簡陋、大煞風景。當時,老住持釋普存尼雖有重修庵宇之愿,無奈年老體弱,難以將宏愿化著實際。二00二年,釋通達尼從佛學院畢業后與塔庵主持弘潔,挑起這重建大任。鎮海鄉親和十方善信獲悉要重建塔庵,紛紛解囊,大力護持。信土林竟沖精心策劃,祁國森悉力監工,林天明、林天賜、林春霖、林文柱多方協助,新的庵宇于二00六年十月告竣。
塔庵不能無塔,新建的塔庵充分體現了塔的特色,大雄寶殿有金碧輝煌的塔頂,臨街的山門護后兩個鐘鼓塔樓,地藏殿兩廂雙層護厝。如此精巧的設計,讓來庵敬香、觀光的信眾和游人贊嘆不已。
庵中的正面圍墻是一屏九龍壁,九條龍吞珠吐水各顯神通。庵中有一口水井,成了大家竟相參觀的去處,井口的浮雕和四只仰首的石龜相映成趣。使一派莊嚴的庵堂,增添了些許藝術的感染力。
住持釋通達尼說,該庵現占地一千三百多平方米,新庵的重建耗資一百六十萬之巨,盡力維護塔庵,大力弘揚善行,是她肩負的使命。走出塔庵便是市塵,我在想,生活中多一些清凈之地該有多好啊!
(賴永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