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朱淛手書的石刻碑文
朱氏大宗祠坐落于荔城區黃石鎮天馬村朱厝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宇座北朝南,為懸山頂抬梁雀替式土木結構,建于宋乾道年間。初祀宋進士朱洸之始祖,后增祀明進士朱淛御史及清舉人朱元春御史等朱氏列代祖考。
大宗祠前為大埕、戲臺。祠之左右建有二道造型獨特的“文物墻”。左墻嵌有朱氏入莆始祖唐進士都官郎中監倉使朱伯益墓碑、唐磚及“朱家園”古石匾。右墻砌著明御史朱淛的《天馬山賦》原跡石刻,賦文獨抒情懷,氣勢磅礴,被收入府志縣志。
祠堂上廳懸掛“兩朝賜祭”“登科”匾額各一面,系歷代名人為朱淛、朱元春御史的贊匾,并藏有當代中國著名工筆畫大師、里人朱氏后裔朱宇南作品數幅。祠之西南面有宋代“龍泉井”一口,水質清洌甘甜,永不干枯,據說井底寬闊,可容三桌酒席同時開宴。
朱厝境東西兩頭,古時有轅門兩座,面對大路口,東南門額上石刻“侍御里”,西北門額上刻石“忠諫里”。因歲月久遠,轅門現今不存,但這兩塊石碑被嵌于祠堂內壁收存。
朱淛在莆田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為人忠諫耿直,明史留名。現存《天馬山房》傳世遺著一至八部,被收錄于《四庫全書》之中,列為國家級文物。
明嘉靖三十年,朱淛為其父母及自已夫婦手書的墓志銘石刻,概述了朱氏家史及本人身世,文詞嚴謹,書法遒勁挺拔。此石刻規格之大、保存之完整,國內罕見,實為難得的歷史文物。
朱淛少年時代讀書處——凌云書院,位于朱氏大宗祠附近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天馬晴嵐”天馬山上。據史志記載:明清時期,從“凌云書院”走出進士、舉人九名,該書院自古為莆仙著名學苑。書院兩旁至今尚存朱淛親筆題寫的“豐鐘”“忘歸”兩塊珍貴石刻。 (萬重山 陳國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