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佛祈福 慈悲度世
——古興化新縣象山崇福寺
崇福寺坐落于涵江區新縣鎮張洋村,建于元朝,為古興化縣一個重要古剎。寺殿歷經滄桑,數度興廢。而今的新殿剛剛落成,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前殿供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馱等佛教諸尊;后殿為大雄寶殿,供奉佛祖釋迦牟尼,旁祀觀音大士和地藏王菩薩;東西兩廂分別站立著十八羅漢。寺中各尊圣像或坐或立,一臉慈祥,山風吹過,帳簾飄忽,禪風佛韻氤氳其中,整座佛殿彌漫著柔和、平實的梵音,愈顯神秘莊嚴。
崇福寺大門鐫刻著“象山瑞氣滋香客,崇福恩波被眾生”的門聯,門廊的石柱上則刻著“喜靈光常照中華錦繡地,愿法馨廣宣世界太平音”的檻聯。大門前面為一片廣闊地,極目遠眺,對面青山黛翠,時有群鳥掠過,景色分外怡人。寺后面的山坡尚保留著明代重修古墓塔,為崇福寺歷代高僧的塔墓。清光緒年間,崇福寺住持釋普高法師言行狀如濟公活佛,能降魔伏虎,道法高深,且識百草,醫百病,時常為群眾解除病痛,遐邇聞名,成為一代高僧,許多軼事至今仍在古興化一帶流傳。
寺中現任住持釋寶蘭,四方群眾對其昵稱“阿蘭” ,今年才三十出頭。七歲時進寺,當時足不能行,自入寺后,食素菜念佛經,一日忽跛病痊愈,健走如飛,見者都說我佛偉大。自此,阿蘭一生隨佛行善,十四歲便開始收留棄嬰,至今寺中尚有六位女孩隨其生活,大的已十六歲,小的才一歲多,人稱阿蘭實為人間“活觀音”。
崇福寺一脈源自福州崇福寺。據說,福州府有一南宋遺臣,恥于在元廷為官,便棄官隱居興化古邑新縣象山,其摯友福州崇福寺高僧時常到象山與之談佛論法。抑或是機緣巧合,或是佛在召喚,不久,該人便在此帶發修行,并結茅為廬、搭廬成寺,曰“崇福寺”。 因之,崇福寺僧尼至今仍保留著帶發修行這一習俗,可謂“人間佛教”。
今日的崇福寺,在有識之士原莆田縣農業局退休干部林元霖先生及涵江塘頭和新縣善男信女的鼎立支持下,大殿業已落成,并定于已丑年臘月初一開光告竣。但寺院后續工程尚需大筆資金,盼十方信士生慈悲心,解慷慨囊,共襄盛舉,使佛門圣地崇福寺得以重光,并成為十方信眾弘佛修持、旅游休閑的好去處。
(陳國樹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