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各種靈符均以毫無規(guī)律的線條為符的符號,故而在民間有“畫符”之說,但是,三一教意涵平安的符卻無一例外都是楷書“正氣”二字。因此,為信眾們稱為“正氣符”。
據(jù)傳,林兆恩早年在東巖山隱居悟徹三教之真諦時,山下有一戶人家,家中屢遭厄運,這戶人家的老嫗每每去附近的寺廟燒香求簽,但均無靈驗。一天,老嫗在出門拜神求佛途中,巧遇一位道士,老嫗便跪請這位道士為她家消災(zāi)去難,道士被其虔誠所感動,便隨老嫗到她家中察看。
道士臨別時,對老嫗說:“你家之難,惟有求東巖山上的子谷子親書手跡貼于門楣之上,方能其厄頓消。”
老嫗依從道士所言,次日便登上東巖山找林兆恩求字。
事不湊巧,一連三天,林兆恩隨好友卓晚春去外地巡游,并不在館舍,但老嫗卻一直守著,執(zhí)意不愿離去。第四天,林兆恩似乎是因什么事情生氣,神情有些不爽地回到東巖山的館舍。老嫗見林兆恩后,立跪求字,林兆恩扶起老嫗,問清原由后,對老嫗說:“我不過是一個絕意功名的隱者,又怎有其力解你家這厄?”
老嫗以為林兆恩不肯幫忙,有意推脫,再次雙膝跪地懇求,林兆恩無奈,扶起老嫗后,思忖片刻,便走到書案前,提筆在一張紙上寫下“正氣”二字交由老嫗,“正氣”二字,其實是起意于:“我正在生氣”。
老嫗求得“正氣”二字后,如獲至寶,她匆匆下山,便把林兆恩所寫的“正氣”二字貼在家中的門楣之上。果不其然,她家中的異象就此全消。從此,林兆恩的字能避災(zāi)消難的傳言,不脛而走,前來東巖山向他求字的人更是絡(luò)繹不絕。林兆恩無遐終日隱于其中,故托人刊印一些寫有“正氣”二字的字條,放置在館舍的門口,任人自取。
此后,林兆恩創(chuàng)立三一教,而他所書的“正氣”二字,便演成了三一教祠堂,祈求平安的靈符,亦稱“正氣符”。(蔡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