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發
●掛席泛槎
妃時欲渡江,值舟中篷槳不備。舟子以風濤洶涌,不敢解纜。妃曰:“無事!此即草席代之”。令人懸于桅端。帆起舟駛,恍若鳧鷗之浮沫。白云一葦,入水不濡,碧海孤帆,與波俱出。追狂飆而鼓槕,破巨浪而旋槎。觀者驚為飛渡。
——摘自周金琰《媽祖祭典》一書
賞析:
以“草席”代“桅帆”,“碧海孤帆”而乘風破浪,“驚濤駭浪”中能順利“飛渡”,此時的默娘(妃)已有“靈異”智慧和本事hellip;hellip;以筆者一孔之見,一個人要真正有所建樹,有所功成,不單是天生的,還有后生的努力,即須具備“善良的本性、勤奮的學習、慈愛的同情心和外界的助力”。如此這般,世上不很多,便見賢思齊,便高山景仰,便大海憧憬,便心靈感應了。
林默既是一個海邊漁家女孩,見多了父老鄉親(漁民)的缺乏文化而落后、艱難困苦與惡物(自然災害)惡人(貪官污吏地痞流氓),從小立志為民解困啟智,為民治服大海野性(狂風暴雨、鯊鱷作亂)。此志難得,正能量,主旋律。蒼天不負有心人,林默很快就學會了看云識天氣、采藥治民疾、劃舟海上救難本領。
林默又是一個通天通觀音菩薩(傳說是觀音弟子),席代帆,“破巨浪而旋槎”,“驚為飛渡”,此“靈異”便是“神話”故事了。想象之中,舟行大海,逆風定翻,順風也慢,無帆怎辦?與帆形狀相似的“草席”替之,觀者中定有不少人謂異想天開,不足為之,但有林默的“建議”,便行通順航了。
林默開始了她的傳奇旅程,開始了她為人民服務的神圣使命,筆者為此歌之泣之,愿世人無“帆”,都能以“草席”代之而人生盡量一帆風順,抵達幸福的彼岸!
●禱雨濟民
妃年二十一歲時,莆大旱,山焦川涸,農民告困。通郡父老咸曰:非神姑莫解此厄!”縣尹詣妃求禱,妃往祈焉。擬壬子申刻當雨。及期,日已午,烈焰麗空,片云不翳。尹曰:“姑殆不足稱神乎!”未幾, 陰霾四起,甘澎飄灑,平地水深三尺,西成反獲有秋。眾社賽日,咸歡呼頂禮,稱神姑功德不可思議!
——摘自周金琰《媽祖祭典》一書
賞析:
洪澇旱焦,自然現象,也是世人所為——森林亂砍,生態遭破壞。林默二十一歲那年,興化大地百年一遇大旱,“農民告困”,只得向天求雨(科學不發達時想以虔誠懺悔感動上天,今天便不用求雨,只須看天空有烏云,用大炮轟之,便有雨下,可解旱情)。向天求雨,有求到有求不到,求到皆大歡喜,求不到便生非議之語!“縣尹詣妃求禱”,卻“烈焰麗空,片云不翳”,便不信hellip;hellip;
查林默二十一歲前后的史書,見那個“縣尹”非善官,乃貪官hellip;hellip;任何時代都免不了貪官,當今社會貪官依然存在,何況當時學而優則仕朝廷有人好當官的腐敗的封建社會,當官不發財請我也不來,尤其嚴重。當時的林默及親人也是受過貪官惡官的欺凌,也大無畏地斗過貪官惡官,其事跡有史書記載。這里講句題外話,黨中央這幾年代表民意,大抓貪官,足見此時的共產黨反貪抓貪永遠在路上(常態化)??傊懈財?,有貪必捉,而清官廉官不單有口碑,還會有心碑——老百姓擁戴。
回歸本題旨?!拔磶祝?陰霾四起,甘澎飄灑,平地水深三尺hellip;hellip;”神姑有此功德,一乃其智慧(能看天象),二乃其有“神助”(感動上天)hellip;hellip;平民百姓最現實,也最簡單,林默“禱雨濟民”,便真誠敬仰,至于心里如何看待那個“縣尹”,或表面懼于他的權力官威,或內心貶之唾之如垃圾hellip;hellip;百姓心中永遠有一桿秤hellip;hellip;后來官們鑒之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