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媛
去過很多次湄洲。
初中的時候,班上組織春游。那時陽光明媚,站在湄洲祖廟的高臺上,望遠處藍天碧海,花草鮮美,一片明朗。少年的心性里,與湄洲的初次會面,留下了愉悅的記憶,這里景色優美,煙香飄蕩,人們來來往往,熱鬧而虔敬。
在福州求學時,同學集體游湄洲。那天下著蒙蒙細雨。車一路接近海邊,路旁的防風樹,把眼里的莆田沿海襯托得灰壓壓的,有種令人難耐的陰沉。在文甲碼頭等船,整個候船大廳潮濕,帶著咸腥的味道。與記憶里的印象,截然不同。登船,起航,我站在船舷看海,風卷起浪翻騰著撲向船,濺得人的頭發、衣裳都濕漉漉的。海天一片灰蒙蒙的,岸離我們好遠,只有這一艘船在汪洋里飄行。浪時不時地呼嘯而來,讓人心中頓生恐懼。甲板上的人們,漸漸散去,我也不敢再呆在外面。回到船艙里,跟人群相依,我的心情才慢慢平復下來。那一夜,我們住在湄洲。夜幕降臨時,我們去海邊散步。看見漁船從遠處歸來,漁民們忙碌著,卸下打撈回來的海貨。他們都是清一色的皮膚,那是海上的陽光和風雨吹制而成的古銅色。他們以打魚為生,俗稱“討海”,他們常命運莫測,聽天由命!我無法想象,這一只只小小的船,在這般的天氣里,在大海里航行,該會是怎樣的身不由己。島上的那個夜晚,見識了漁船的歸航,一直讓我印象深刻!
后來朋友嫁在湄洲,我便有了更多的機會去島上。
朋友結婚的時候,在島上辦酒席。因有事耽擱,我們趕到碼頭時,天已經黑了。這時,已經沒有輪渡,我們是坐漁船渡的海。那時是深秋,夜有風,有雨絲。暮色四合,站在碼頭等船。朵朵的云,完全失去了纖巧的美妙姿態,變得厚重、陰翳,讓人不安,讓人害怕。船是木艙船,往岸上搭了一塊木板,我鼓足勇氣,才敢踏上去,船馬上左右晃動。我的腳底便不由自主地癢起來,緊緊攀住同伴,才在船上站住。馬達起動,船駛向大海。此時的大海,風嘯聲,一排排地鋪卷而來,好像在宇宙間的每一點上響著,通過耳膜把那種示威傳向我的四肢百骸。風太大,船太輕,搖晃得厲害,我實在難受,暈船帶來暈眩,整個人翻江倒海,感覺自己吐得腸子都被掏空了,我連站都站不直。看同伴們,也是個個臉色發青。船上有朋友夫家的親戚陪同,撐扶著我,一邊幫我拿水漱口,一邊取笑我:“小妹真是嬌生慣養,幸虧沒有生在島上。不然像從前的時候,要坐船來來回回,這樣子怎么受得了啊!”
不禁就想到久遠之前,媽祖生活的年代,漁民的生活該會是多么辛苦!他們要謀生,要養活家人,只能乘船出海捕魚。大自然在海上,總是變幻莫測,顯得格外無情!他們該如何依靠呢,只能聽天由命。這時,出現了一個神一樣的女子,她懂醫知藥,能預測天氣,能占卜吉兇,重要的是,她有一顆如菩薩一樣善良的心,能扶危助難,幫助別人,這該給漁民帶來多大的心靈慰藉呀!那一瞬間,我仿佛明白了,媽祖信仰之于人們的真諦:在蒼茫無依的大海上,她是如母親一樣生存的護佑!
婚禮第二天,我們去祖廟燒香。沿著朋友家旁的石階往上走,就是祖廟。我說起昨天晚上的經歷,朋友笑說,這對島上的人來說是司空見慣,臺風天,這島上狂風亂作,那聲嘯更是恐怖百倍,她都會被嚇得睡不著覺!朋友的婆婆跟我們同行,她要上去燒香。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她梳著傳統的帆船頭,穿著海藍色上衣和紅黑兩截褲。她一臉的安之若素,虔誠地說:“不怕呢,我們有媽祖,她會保佑我們的!”
此時,島上秋風呼呼作響。我們一起走進莊嚴的石門,站到廣場的臺階上。四周豎立的彩旗被風刮得亂舞,遠方的海,依舊灰暗。抬眼往天空看去,灰色的天空下,分布層疊著好多層的云,形態各異。最靠近的這層淡如煙,又薄如絲的脈絡,隨風快速流動。風吹云動,動得好快,像輕煙在跑動,白云蒼狗,只一剎那,已是萬千。一時間,這方小小的天空,已是歷經風起云涌,氣象無窮。我站在其間,專注看著,整個天地在眼前搖晃,人變得渺小而脆弱,心里不由得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敬畏。
我們繼續往上走,走過閣樓林立,走入宮殿群,香煙在此處,飄滿了鼻端,心底即時生出一種安定。跟隨朋友進入祖廟,拈香禱告,此刻我們都是虔誠的信徒,匍匐在神靈的光芒里。媽祖依舊鳳冠霞帔,端坐高臺,一如既往的慈眉善目,望向蒼生大眾,慈愛、溫暖!
屋外風依舊呼嘯,心中卻不再害怕!
這一刻,我真正明白了媽祖信仰的涵義,那是蒼茫無測中,心靈的皈依!她能讓你克服恐懼,從容地去面對困境,從而走出風雨,走進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