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車輛申辦大陸臨時車牌,車上供奉著臺灣新竹長和宮媽祖鑾駕,在200名臺胞信眾護送下,駛上湄洲島媽祖祖廟朝圣hellip;hellip;在媽祖誕辰1054周年來臨之際,湄洲島上演了兩岸媽祖文化交流上的首次“駕車朝圣”。
在現場執勤邊檢警花陳秀萍介紹說,臺灣新竹長和宮鎮殿媽祖像,從新竹漁港乘漁船到臺中梧棲漁港,轉搭海峽號直航至福建平潭,再給搭載媽祖的鑾駕車輛申辦臨時車牌。隨后,鑾駕車從平潭開至湄洲島,直接駛到湄洲祖廟圣旨門廣場。臺灣新竹媽祖訪問團一行還先后赴廈門南普陀寺、泉州開元寺、福州等地參觀參拜。
“臺灣車輛到大陸后,申辦臨時車牌,為兩岸車輛互通試行提供有益的嘗試。”陳秀萍說。陳秀萍是負責該口岸出入境的莆田邊防檢查站一名警花。在執勤現場,她細心體貼地照顧有困難的臺胞旅客,提供鄉音引導服務和閩南民俗咨詢;對那些帶小孩旅客、年老臺胞以及其他行動不便旅客,更是主動靠前、優先服務,讓臺胞一上島就有踏進“家門”感覺。
就在同一刻,當地北岸邊防大隊指揮中心正通過視頻系統,進行沿線的海上治安管控分析。該大隊政委葉金友介紹說,他們已提前半個月超常規部署,動員一切力量消除各種不和諧、不安定因素,為臺胞朝圣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治安環境。不為人知的是,半個月來,葉金友帶著湄洲邊防派出所官兵跑遍了現場的角角落落,認真勘察地形,設想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研究制訂應對措施,完善執勤方案。同時,他們打破警種界限,與負責該口岸出入境檢查的莆田邊防檢查站,在同一區域建立協作機制,從而優化了警力資源,產生了“1+1>2”的聚合效應,建立起一張嚴密的安全防控網絡,實現了服務和管控的“無縫”銜接。葉金友介紹說:“每名邊防官兵即是媽祖故鄉守護者,更是一個媽祖文化lsquo;流動課堂rsquo;,他們越發感覺到自己肩頭的擔子之重。”
千里尋根謁媽祖,只緣湄洲是故鄉。媽祖原名林默娘,傳說媽祖常顯靈拯救海難,護佑船只,被尊稱為“海神”,其在大陸、臺灣、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地,擁有超過2億信徒。媽祖情緣源遠流長,作為媽祖故里,湄洲島早已成為聯結兩岸情誼的精神紐帶,也是中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和世界媽祖信眾朝圣中心。
莆田邊檢站政委吳冰介紹說,每年農歷三月廿三媽祖誕辰前后,來自世界各地、海峽兩岸的近500家媽祖分靈廟,都會恭請媽祖神像到湄洲島祖廟謁祖、進香。活動一般從農歷三月初一啟動,三月底結束,數萬人次媽祖信眾陸續到祖廟朝圣,彰顯湄洲媽祖祖廟“根”和“祖”的地位。
媽祖架心橋,兩岸一家親。以往從臺灣前往大陸的客輪,均繞道馬祖、金門等處駛往大陸。從2009年開始,客輪實現從臺灣本島布袋港、基隆港、臺中港分別直航湄洲島,由一個大圈變成了一條直線,節省了近5個小時,為臺胞往來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加上媽祖誕辰1054周年、全球最大翡翠媽祖像安放湄洲、全球最大黃金媽祖圣像開光儀式、媽祖信俗成功申報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赴湄洲島謁祖朝圣的臺灣媽祖進香團明顯增多。今年來,莆田邊檢站在湄洲島執勤點增設的“巾幗文明流動崗”,向臺胞提供最新出入境政策,并免費引導臺胞辦理親屬關系、出生醫學證明、死亡公證、未受刑事處罰公證等各類涉法材料,同時制訂了通往省內各地的交通時刻表及出行注意事項、應急措施等提示內容,為“回家”朝圣臺胞排憂解難,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詢平臺。
關愛,縮短臺胞“回家”的路程。在臺灣,媽祖已成為1700多萬臺胞信眾最崇高的信仰,每年有近20萬臺胞跨海朝圣。對此,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榜說,媽祖作為兩岸的共同信仰、民俗文化,已成為促進兩岸交流的“文化使者”,讓臺胞與大陸走得更近、更溫暖。
(時報記者 鄭育俊 通訊員 吳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