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到蔡國耀先生多年辛勤的勞動成果《開臺媽祖——莆仙與臺灣關系史》一書,翻看后,覺得這本書是近年我市研究媽祖文化的主要成果之一,具有莆仙與臺灣關系史志的特點,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全書的邏輯聯系是:從“開宋媽祖”衍變為“開臺媽祖”;“在兩地交通、人員、經濟、文化、社會、軍事、政治等關系的基礎上,顯示媽祖文化這種精神力量對臺灣開發的作用與影響。漢族人民對臺灣的開發史,與臺灣人民對媽祖的信仰史是同步發展的;因此,臺胞分別譽鄭成功、林默為開臺圣王、開臺媽祖。
所謂“開宋媽祖”,即:林默在北宋建隆元年(960)誕生,其救民救難、顯靈護祐而與宋朝同呼吸共命運;兩宋的皇帝為了維持統治,在292年間(從媽祖升天的公元987年起算)褒封林默13次,平均22.4年一次;對其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對其他的神靈們。
此書對與媽祖合祀的儒道釋大賢、媽祖陪祀神與媽祖下屬的辯析認真細致,涉及《莆田媽祖宮廟大全》一書中的880個宮廟。如:三官大帝,張道陵、趙升、王長三真君與媽祖的神緣;水官大帝的化身黃府太保,由仙游人傳播入臺。媽祖與保生大帝合祀的起始年,在寶祐三年(1255)。明正德八年(1513)以后,山東、浙江、江蘇等地漸視天妃為東岳大帝之女;萬歷時,衍至莆田。如媽祖的下屬:黃蜂兵帥即黃公元帥(黃乳應);丁壬使者是陳寅;檉香大圣即高里鬼;青衣童子是拿公;白水都公即李富;宋最舊舍人是陳俊卿,與清天妃舍人間的衍續;楊公太師(陳文龍)與楊二使(楊五郎、楊奮將軍)的區別;糾察使者,源自福清清遠里;白馬將軍的衍變;南宋圣墩祖廟的王者與郎者;宋寶祐時錢四娘與林默并祀,兩神夜巡等故事的互相衍接。
該書對兩岸媽祖信仰交流史的考證,有的言人所未言。如:宋嘉定十年(1217)以前,仙游縣城三宮的林默誕日為三月二十一;白湖廟靈惠妃的誕生月被道教采納后,以宋嘉定十年敕封日為林默的誕日,即三月二十三。林默飛升日的確定,與元代漕運的報祭有關。林默父親名字的兩個傳承系統,朱默封號與林默父親封號的誤衍;十月十日水仙王颶的來源;明萬歷間建南日鏡仔宮的胡公。實事求是,占有多少資料就說多少話。遇到沒有把握的,就“錄此待考”。
元大德三年(1299)始,敕封六字的天妃凌駕于四海的各四字王之上。據明時鄭和的《天妃之神靈應記》碑:永樂十年(1412)敕建的福建長樂天妃行宮,轄佛界;宣德六年(1431)增轄道界。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起,敕令天妃統轄河神。乾隆二十二年(1757)起,敕令媽祖居于各海神之上。
以上是我閱讀該書的初步印象。此篇,就算是一個喜歡媽祖文化的讀者的初步感受,為的是拋磚引玉吧! (艾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