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大約是1987年間,“莆田媽祖源流展”的有關人士委托筆者去平海、港里、湄洲島等各媽祖宮(廟)拓片有關媽祖的石碑、石刻等。頭站是到湄洲島,因島上海風較大,無法拓片,只好呆在島上,等待海風變小的時候才能拓片。在這種“吃飽等運氣”的情況下,住湄洲島9天時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此時適逢其會,湄洲島正在動土建媽祖廟,媽祖廟遺址工地上的人下班后,筆者由于無事做的緣故,順便到遺址工地上去看看,無意間發現有瓦當及瓦當小殘塊。所謂瓦當就是古代建筑物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俗稱“瓦頭”。湄洲島的瓦當是媽祖廟建筑物的構件之一,非常珍貴。26年前,人們對瓦當是文物的認識還是比較模糊的,所以沒有一個跟筆者搶撿瓦當的人,筆者就利用拓片有余的時間去撿拾瓦當,最后撿拾到幾十塊瓦當小殘塊和十幾個相對比較完整的瓦當。
前幾年,筆者把媽祖廟遺址出土的幾十塊瓦當小殘塊及幾個較為完好的宋代瓦當給予莆田市博物館收藏,僅留下10個媽祖廟遺址出土的瓦當,作為自己心愛的收藏品紀念媽祖,覺得實在很有歷史意義。
現將收藏的10個花紋各不相同的瓦當一一簡介如下:
(圖1)宋代蓮花紋瓦當,徑11.5厘米。
(圖2)宋代葫蘆形,牡丹花瓦當,長為13.5厘米。
(圖3)宋代菊花紋瓦當,徑11.5厘米。
(圖4)宋代雙海鷗瓦當,徑11.5厘米。
(圖5)宋代喇叭花紋瓦當,徑11厘米。
(圖6)宋代蓮花紋瓦當,徑12厘米。
(圖7)宋代花紋瓦當,徑11厘米。
(圖8)元代花紋瓦當,徑11.5厘米。
(圖9)清初花紋瓦當,徑11厘米。
(圖10)清初花紋瓦當,中間一楷書“圓”字,上下左右有楷書“天下太平”四字瓦當,徑11厘米。斯瓦當非常重要:
其一,明末清初跟隨鄭成功的戶都事《先王實錄》的作者楊英在《先王實錄》里記載:[永歷九年(1655)十月二十八日]“時師至湄洲北鎮下,有一兵取水,拾人一雞,被監營報解,遂集諸鎮議罪。”
其二,《先王實錄》又記載:[永歷十四年(1660)五月二十五日]“奇兵鎮扎湄洲,正兵鎮扎南日。”
其三,《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湄洲嶼”條記:“即今福建莆田市東南湄洲島。清順治十二年(1655)鄭成功率師北伐,進駐于此。”
至此可佐證:鄭成功確實親自率軍隊駐扎在湄洲島上。
瓦當中間有一“圓”字,是象征清康熙元年(1662)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后,收復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祖國領土完整團圓之意;“天下太平”四字是寓意從此天下各國不相互侵略,不打仗,天下無事永遠太平下去hellip;hellip;
鄭成功曾率軍隊駐扎在湄洲島上,(圖10)瓦當,實際上是湄洲島媽祖廟有關人士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特地委托瓦窯工人燒制的紀念祖國團圓的瓦當,安裝在媽祖廟上,其歷史意義實在太大了!
這十個花紋各不相同的瓦當,為研究媽祖文化提供了實物(文物)證據,其資料價值、史料價值都是相當大的。 (林青松/文 劉愛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