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在她短短的一生中,用自己的海上救難、助人為樂等事跡譜寫了一曲極其感人的大愛之歌。媽祖作為一個凡人而被民眾托舉上神壇,生前自然不會有史家為她作傳,然而在她的生前和身后,民間卻為她留下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在千百年來民間流傳的這些媽祖傳說中,充溢著的正是媽祖的這種大愛精神。盡管流傳下來的許多媽祖傳說都帶有神話的色彩,但是媽祖生平中的大愛行為和事跡,無疑應當是這些神話的起點和基礎。我們弘揚媽祖精神,既包括媽祖作為凡人所體現出的那種大愛精神,也包括民眾通過傳說塑造出的媽祖作為神所展現出的那種大愛精神。
媽祖的大愛首先表現在她施愛對象的廣泛性上。在媽祖傳說中,既有媽祖對于自己親人的愛,比如,媽祖“機上救親”的故事,描述的就是媽祖在織布時,伏機游神拯救遭遇海難的父兄的故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父母長輩之愛稱為“孝”,對兄弟姐妹之愛稱為“悌”,“孝悌”在中華傳統道德中居于極其重要的地位??鬃诱f:“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學而第一》)。而這個故事表現出的就是媽祖的這種孝悌精神。這種精神是媽祖大愛的起點。在媽祖的傳說中更多的是媽祖對于其他人的愛,比如《天妃顯圣錄》中的《化草救商》,表現的就是媽祖救護遭遇海難的過往商人故事。其它如掛席泛舟、靈符回生、圣泉救疫等故事,無不表現媽祖的這種廣博之愛。最為感人的是,在媽祖的民間傳說中還有一則關于媽祖施愛于其它民族人們的故事,這就是《焚屋引航》的故事,這則故事說的是,有一支羅馬商船隊在靠近湄洲島的海上遇風浪迷航處于危急狀況時,媽祖為了給他們引航,毅然點燃自家的房屋,使船隊認清航向,安全靠岸。
媽祖的大愛也表現在她對某些惡勢力的懲戒和轉化上。比如《天妃顯圣錄》中《降伏二神》、《收伏宴公》、《伏高里鬼》、《收伏嘉應嘉佑》等故事,講的是對于一些為祟、作惡一方的神怪妖魔,媽祖都采用了收伏的辦法,而不是簡單消滅的辦法,使他們轉變成媽祖救助海難的得力助手,從而名列仙班。這是一種特殊然而更有意義的愛,它極大地拓寬了媽祖“愛”的博大內涵。
媽祖的大愛還表現在她的真誠上。在民間流傳著許多媽祖成為神后,廣施大愛,救苦救難的故事。清代著名學者趙翼的《郂余叢考》中有一則記載:“臺灣往來,神跡尤著,土人呼神為媽祖。倘遇風浪危急,呼媽祖則神披發而來,其效立應,若呼天妃,神必冠帔而至,恐延時刻。”在這則傳說中媽祖的真誠、慈祥、親切躍然若見。
媽祖的大愛更表現在她的無私上。媽祖為了給遇險的羅馬商船導航不惜把自家的房屋點燃。媽祖為了救助海上遇險遇難的航海者,常年在海上奔波,終身未嫁并最終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是一種多么無私的愛啊!
可以說,媽祖的“大愛”精神不僅惠施古人,也恩披今人;不僅澤潤華夏,也蔭及他邦。媽祖的大愛是一種超越時間空間,不分族類,不分貴賤,不分男女的最廣博最真誠最無私的愛。
正因為媽祖大愛精神所具有的這種特質,才使得媽祖精神具有了超越時空的穿透力,她歷久彌新,雖經歷千百年,卻得到越來越多的人們的推崇和膜拜,今后,媽祖的“大愛”還將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煥發出它永不褪色的光芒。 (陳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