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郵政局收到市政協提案辦理文件。這是民革莆田市委在今春市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提交的,案由為《建議發行lt;中華傳統文化——媽祖信俗gt;特種郵票》,已通過提案委員會審查,轉發莆田市郵政局主辦,湄洲島管委會協辦。
2006年1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媽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臺灣民眾的精神生活當中,福建要運用這一豐富資源,在促進兩岸交流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媽祖信俗作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媽祖信俗創作發行郵票,有利于提升媽祖文化品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兩岸同胞往來,擴大莆田乃至海西影響。據介紹,該提案提出媽祖信俗郵票應以大陸和港澳臺四地媽祖祭典為設計元素,呈現“全球華人同謁媽祖、中華兒女共享平安”盛大場面,并提出郵票具體發行方案。
市郵政局接收提案后,十分重視,立即召集市場部、集郵協會等部門舉行專題會議。與會人員經多次認真討論,形成一致看法,并發出答復方案。該局回顧我市郵政、集郵部門推動媽祖題材順利成為國家名片歷程,并根據近年各地郵票申報成功經驗建議,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媽祖信俗》特種郵票申報工作應由市委市政府牽頭有關部門組建申報小組,群策群力。同時建議籌建媽祖集郵文化研究會,為媽祖郵票發行提供輿論宣傳和智力支撐。
郵票素有“國家名片”之譽,具有獨特文化宣傳功能。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為各種郵票創作、發行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和題材,但也為郵票申報發行增加難度。此次郵票選題通過政協提案,從而帶動相關部門參與,不失為一條切實可行的思路。
據了解,改革開放后,媽祖文化日益受兩岸和世界重視,我國郵政部門曾多次發行媽祖題材郵資票品。其中,以媽祖文化發源地莆田的媽祖形象為題材的就有5次,分別是1992年的《媽祖》特種郵票1套1枚,1999年的《福建風光》之《媽祖像》風光郵資片2枚(分A、B組),2000年的《媽祖傳說》特種郵資片1套6枚,2004年的《海上女神媽祖》普通郵資信封1枚,2008年的《海峽西岸建設》小版張1枚。此外,還有1987年的《中葡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正式簽署》之《媽祖閣》紀念郵資片1枚,1997年的《澳門古跡》之《澳門媽閣廟》特種郵票1枚,2005年的《臺灣古跡》之《澎湖天后宮》特種郵票1枚,2009年的《京杭大運河》之《天后宮》特種郵票1枚(如圖)等,反映兩岸三地典型媽祖廟宇,進一步豐富媽祖郵品家族。
同時,莆田學院媽祖文化研究中心與莆田市集郵協會則實施《世界媽祖郵票及其郵品研究》的科研課題,被列入福建省高校服務海西建設重點項目,至今已有3篇階段性成果報告出爐,媽祖郵票研究工作方興未艾。 (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