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社坐落于秀嶼區東嶠鎮霞嶼西山南麓,創建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殿內存有兩副明代木質燙金楹聯:“湄嶼仰裙釵惠澤長敷霞嶼,瞧陽忠社稷松榆正對太陽”、“山水拱東西社壇永鎮,圣神昭今古海國長春”。可見,東西社與湄洲媽祖祖廟有著淵源關系。
相傳明代初期,霞嶼村是一座孤嶼,荒蕪人煙,僅為海上船只臨時避風憩息之地。據該村林氏族譜記載:一天,惠安九牧林后裔林緒光駕船飄泊至此,登島上岸看到一片荒涼,就搭一草棚。之后,便攜眷來此繁衍生息,并蓋座小廟奉祀媽祖等神明,在神龕案前銘刻“新開東西社界”為記,代代相傳。林氏后裔為紀念先祖,即取廟名為“東西社”,一直沿用至今。廟內曾有明代媽祖樟木神像一尊,可惜于上世紀60年代被毀。現存有出于名家之手的“五洲瞻仰女中松柏,四海頌揚天后神明”等楹聯,以及“海不揚波”、“瞻拜”等橫匾。隨著林氏后人在霞嶼村發展,便分靈出幾個分社,東西社成為祖社。
東西社至今保留著明清建筑風格,還珍藏著一些清代文物。1979年,東西社重新修建,為宮殿結構,屋頂塑有蝦尾龍脊,石獅鎮角,微型小塔,古色古香,雍容華貴。1990年,東西社大門前擴建拜亭。1994年6月,又在東西社旁邊建造鎮瀾宮(媽祖宮),宮殿風格與湄洲祖廟主殿相似;東西社內媽祖神像亦遷移到鎮瀾宮。建廟時,湄洲祖廟熱誠捐助,賀匾“神昭海表”。爾后,又將湄洲媽祖分靈神像賜予鎮瀾宮供奉,宮門楹聯:“鎮國安邦赫赫神功興霞嶼,瀾平波穩洋洋圣德溯湄洲。”即記述這段往事。
如今,每逢農歷正月元宵、三月廿三媽祖誕辰,宮內媽祖神像必出郊佈福,惠澤萬民,霞嶼境內莆仙戲連臺表演,熱鬧非凡。2008年10月31日,東西社鎮瀾宮與海內外18個國家和地區媽祖宮廟一起,捧著323尊媽祖分靈神像參加“天下媽祖回娘家”盛大活動。2009年11月2日中午,湄洲媽祖金身首次巡安興化又駐駕東西社鎮瀾宮,信眾云集叩拜,香火更加興旺。 (陳峻山 陳永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