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由人及神,在宋代實際上與當時道教活動盛行有密切的聯系。因為 趙匡胤建立宋王朝政權后,懼怕天下人對他取得皇位不服,便編造所謂 “ 一擔兩天子 ” 的神話故事愚弄世人。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他把君權與神權結合起來,倡導道教文化,而媽祖短暫的一生也正處在這樣的時代,由此造就了媽祖其生前死后不少濃厚的神教色彩。如廣為流傳的“窺井得符”、“化草救商”、“靈符回生”、“神女救船”等故事。尤其是神人授予的銅符,從此媽祖在人們心中神通廣大,澤施海上,法力無邊,人稱“神女”。
然而,真正使媽祖由人走上神壇地位,還是在宋徽宗時代,因為他本身自稱為“教主道君皇帝”,所以十分尊重民間信仰的諸神。而對媽祖首次封號,起源于北宋末代的高麗國王俁病死,其子繼位,派使者來宋告哀?!靶退哪?,俁卒。初,高麗俗兄終弟及,至是諸弟爭位,其相李資深立俁子楷,來告哀。詔給事中路允迪、中書舍人傅墨卿等尉?!保ā端问贰肪硭陌似撸┞吩实显诤I嫌鲭U被媽祖顯靈救護,才得以平安到達高麗。他回國后將媽祖顯靈護佑一事上奏朝廷,宋徽宗賜匾“順濟”于莆田圣墩廟,這是第一次對媽祖賜予的封號,無疑對媽祖的民間信仰文化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宋廖鵬飛《圣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云:“獨為女神人壯者尤靈,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為立廟于本嶼hellip;hellip;元祐丙寅歲、墩上常有光氣夜現,鄉人莫知為何祥?!睆闹锌梢缘弥栽v丙寅(1086)媽祖民間信仰形成開始,至宣和五年(1123)“賜廟額曰順濟”,在短短的37年時間里,媽祖信俗文化由民間自發信仰發展到官方的公認推崇。
在隨后的年代里,媽祖不斷得到神化。南宋開禧元年的紫金山擊金和合肥 的解圍,也是以媽祖的精神作用來鼓勵士氣。明萬歷年間高澄前往琉球的《使琉球錄》一書中有一段生動的記載:“船搖蕩于暴風雨中,篷破、桿折、舵葉失、舟人號哭、蘄于天妃,妃云立即換舵可保平安。在巨浪中舵葉重二三千斤,由于神庇,力量倍增,平素換舵須百人以上,今日船危三數十人舉而有余”。足窺航海者對媽祖的信仰程度。 而鄭和七下西洋,亦禱于祖廟hellip;hellip;明清大量漢人走南洋開發群島,均舟載媽祖神像以護佑,這說明媽祖這位“女海神”是在航海業的地位。
由于得到官府的認可,媽祖神話故事中帶有許多道教色彩,特別是在莆仙民間廟宇里,把媽祖列入道教諸神之中,供群眾奉祀。如另一尊在莆仙地區影響較早的女神——吳圣天妃,其所在的仙游興角祖宮里,就最早接納了媽祖的神靈,開了在山區奉祀媽祖的先河,也是媽祖民間信仰由沿海向山區及內陸地區傳播的一個重要標志。
隨著媽祖信俗文化的影響的不斷擴大,以真人真事為基礎的媽祖傳說故事,深受眾多善男信女的喜愛。媽祖在諸神中的地位也不斷提高,這在明代《三教搜神大全·天妃娘娘》中:“見其輿從侍女,擬西王母云?!卑褘屪娴妮洀能囌?,直接與道教尊神西王母相提并論。明代《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中,又把媽祖說為“北斗降身,三界顯跡,巨海通靈,神通變化”,這些文章作品把媽祖的信仰文化直接納入眾多的神仙譜系,提高媽祖信仰的可信度和影響力。 (林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