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近日,為發掘優秀民俗文化,涵江區哆頭兩萬多群眾自發組織捐款捐物到仙游縣游洋鎮興角山上重建吳四娘故居(勒封吳圣天妃)文化遺址,首開先進的沿海群眾到落后山區建設民俗文化先河。
據資料考證,吳四娘,又名吳媛,出生于唐時蘇州一個杏林世家,少時被逼婚而出走南下追尋何氏九仙的足跡而來到興角山上結廬而居,懸壺濟世救治百姓,并帶來中原先進農桑、養殖等技術,惠及方圓百里的群眾。其逝世后,人們在山下建廟奉祀于她,并被勒封為吳圣天妃,成為興化地區一位受人愛戴的女神(莆仙各地元宵出游時的宮燈上的吳圣天妃即是),其各地分靈宮達百余座,其信俗文化傳播到新加坡、馬來亞等地,信眾良多。其祖廟所在地的興角祖宮因里面奉祀著吳四娘、林默娘和陳靖姑三位女神而成為我市研究媽祖文化又一個重要基地。
然而,興角山上的吳四娘生前澤施四方的故居,由于年久失修,早已不復存在,只留下數處墻基和養殖池、練功臺等遺址,又因山高路陡,給世界各地前來朝圣的信眾帶來極大不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群眾對民俗文化的重視,加上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的文化產業需要大繁榮、大發展的精神,信眾們對重建吳圣天妃故居的愿望越來越強烈,興山群眾自建了一條通山公路、發掘數處遺址、整理吳圣天妃文化等,但面對龐大的重建故居的資金來源,當地山民們只能望而興嘆hellip;hellip;
當重建吳四娘故居遺址的消息傳到涵江區哆頭昭惠廟后,當地兩萬多信眾歡欣鼓舞,董事長李金輝和僑居國外的陳福美積極呼應重修吳四娘信仰的民俗文化事業,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就籌集到近百萬元的工程建設款,并從遺址重建規劃到施工圖紙設計,從能工巧匠的聯絡到工程質量的監督,從故居遺址名字到建筑物對聯的遣詞用句等,他們都事無巨細地多次奔赴現場商定、決策,使浩瀚工程進度次序進展順利。同時,當地山民們感召于吳四娘信俗文化的力量和感動于昭惠廟信眾的義舉,每天紛紛爬上近千米的興角上義務投工投勞,使工程進展順利。截止目前,已完成吳四娘生活遺跡的保護、故居墻體的重建、盤山公路建設、景點發掘和規劃、人工湖的測量、度假區的選址等。
據僑居澳門的信眾陳福美介紹,興角山山高秀美,極頂可瞰及莆仙方圓百余里地,連百里外的家鄉三江口港口都清楚可見,且日夜溫差大,森林植被良好,是個極佳的避暑度假勝地。工程建設竣工后,這里將開辟為研究興化府故地的“媽祖”、“吳圣天妃”、“臨水夫人(陳靖姑)”等民俗文化的重要場所,并以此為載體,把“三女神”文化向海內外傳播,以達到凝結人心、凝聚僑力的作用。 (林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