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曾吉連先生介紹:臺南大天后宮媽祖香火鼎盛。中、南部地區的臺民都非常虔誠地來到臺南大天后宮膜拜并很快把媽祖香火傳遍半個臺灣,之后向北傳承,最后到了臺北、桃園、基隆港、連東北部、花連。當時交通不便,花連地區的誠民徒步,翻山越嶺走了幾百公里來到臺南“請香”,又一次把平海媽祖在臺南的香火傳到臺灣北部,這樣使整個臺灣約百分七十的媽祖宮香火均出自臺南大天后宮。
通過報紙電視傳播,臺灣南部地區的天后宮單位,絡繹不絕前來邀請我們去和他們一道交流。這樣更利于我事先準備的各項,關于平海天后宮媽祖文化的資料如《師泉井記》“師泉井”和相關的傳奇故事介紹、材料分發給他們,好讓他們通過資料更清楚地了解平海并全新認識平海。
臺灣立法機構最高領導人王金平先生,獲悉平海媽祖文化交流團在臺南后,立馬決定到臺南看望大陸平海來的客人,并安排在8月27日下午準點來到府城。
王金平先生一行16人由臺北驅車,六個小時,于下午2點到達臺南,之前因臺風影響,刮風下雨。說也奇怪,王金平先生一來,風停了,雨住了,還出現一縷縷陽光。在臺灣有個說法,一旦大人物貴人出現,肯定是這般情形叫“風調雨順”。
這時候聞訊趕來的臺南市民蜂擁而至,大天后宮簡直水泄不通。
王金平先生由曾吉連陪同很快步入大院來到正殿。按照原先指定的位置恭敬站立,他是主獻官,曾吉連、宋文宗、安金國、王文義為陪祭。
今天的儀程主要有兩個主題,一、為平海天后宮媽祖金身和交流團全體成員首次赴臺,特設祭典歡迎; 二、由王金平先生見證主持,莆田平海天后宮與臺南大天后宮締結“姐妹宮”、宣讀文書和簽字儀式。
一個時辰的既定禮儀在主持人的指令過程中一節連著一節地完成著。
王金平先生一絲不茍,非常認真,十分虔誠。之后,親手梵燒疏文并合指禱告。接下來的就是雙方在王金 平先生主持見證的熱烈鼓掌中,簽字。
這是一個沿續了三百多年的歷史的再現。
最后是王金平先生為我們的到來致歡迎詞和演說:他大談兩岸同胞骨血親情的根和源,并把媽祖文化做為一個兩岸往來的橋梁,把距離縮短,把海峽變成通途。并強調指出兩岸通過媽祖文化,儒家思想,同根同源的血緣關系永遠不變。
臺南大天后宮主任委員曾吉連先生讓我向王金平先生介紹,平海媽祖文化交流團來臺的目的和意義。我是第一次見到王金平先生的,他可親可愛又很健談,慈祥大度滿臉笑容,語言表達完整豐富。我很高興地與他握手并簡單介紹,莆田平海的地理位置,和平海天后宮媽祖宮創建的歷史背景和年代,特別介紹清康熙二十年,施瑯將軍屯兵平海訓練水師,得到媽祖的庇佑,掘枯井,涌泉濟師和攻打澎湖收復臺灣的美麗動人的真實故事。王金平先生非常認真地聽我介紹,連續說了幾個“了不起”表示神奇。最后,我看他在很高興的興頭上,順口說了一個帶有歷史性的話。
“在中國古代有一塊很大的石頭,后來被一道海峽給一分為二,如今這塊石頭一半在臺灣,一半在大陸。這塊石頭傳說是宋代有名的忠臣的化身,他不但是一位政治家,又是一位改革家。他為中國古代宋代王朝立法、定律贏得了歷史非常公正的評說,他推動了國家統一、民族興旺,人民安居樂業做了巨大貢獻。”
王金平先生聽了很高興,因為他聰明過人,知道我姓安,便哈哈大笑,他說:“你說的故事很好聽,我愛聽,這塊石頭一定是lsquo;王安石rsquo;”。他說。就這樣,我們的手握得更緊,笑得更高興,更自然。說道:“我接觸到的人,何止萬千!沒想到,今天能聽到如此巧合的lsquo;王安石rsquo;故事。我們有緣相識,就把今天的事叫做lsquo;王安識rsquo;,好嗎?”在場的人都為我們的“王安識”鼓掌歡呼。 (未完待續) (安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