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女神媽祖,歷來是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守護神。地處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的范和村,背靠蓮花山山脈獅頭嶺,面臨南海大亞灣,依山朝海,村民臨海而居,因而對“海峽和平女神”的崇拜情有獨鐘,一個自然村內竟散落著“媽前烈圣宮”、“溪壩鳳凰池媽宮”、“眾神媽祖”、“大路街媽廟”四大媽祖廟。
范和村的媽祖廟中,歷史上最為久遠又最為奇特的媽祖廟要屬“鳳凰池媽宮,又稱溪壩媽,廟宇最早建在新厝大堂頂。當時新厝周圍還是一片海灘。有一年,山洪洶涌而至,沖毀了廟宇,媽祖神像隨著洪水流進了大海,一直漂到巽寮的鳳凰池邊,卡在岸邊的石縫里。當地人發現后,想把神像取出來,但不管怎么弄也沒能成功,只好在原地燒香叩拜。說來也奇,敬拜媽祖,虔誠所至,漁民出海捕魚祈求有好收獲就能滿載而歸,經商者祈求一本成利就能財源滾滾而來,身體欠佳者渴望消災就能健康平安hellip;hellip;由于靈驗,當地人便在原址建起一座小廟,稱“鳳凰池媽宮”,慕名而來參拜的人絡繹不絕。
有一次,一批范和人前來求福,無意中發現大殿上供奉的媽祖像竟是被洪水沖走的范和溪壩媽祖像,于是范和村民強烈要求把神像“請”回,巽寮人卻又心有不甘,彼此發生爭執。最后雙方達成協議,各自供奉半年,每年農歷五月初二媽祖神像從巽寮請回范和,冬至前農歷十月十五日由范和送回巽寮。在神像請送過程中,雙方都以盛大儀式認真對待。范和從巽寮請回媽祖神像后,村民先是在溪壩地方搭一間小木廟供奉,木廟可以靈活拆遷,農歷五月初二前搭好木廟“迎候”,冬至前送回后即把木廟拆除。現在的鳳凰池媽祖是2004年新建的(占地300平方米)。由于媽祖建在村中溪壩這一地方,媽宮神像又是在鳳凰池重新請回。由此范和的媽宮又稱溪壩媽、鳳凰池媽。(陳茂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