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嶼區東嶠鎮魏厝村巷口的郭亞燕一家省吃儉用,集資創建鳳山宮、鳳山亭、鳳山府,樂善好施,樂觀豁達的故事,在周圍廣為流傳。
創建三鳳宮亭的郭亞燕老阿姆,出生在笏石鎮四新村一貧苦農家,她自幼就跟隨父母從事農務,養成了勤儉樸實的作風,十九歲嫁到東嶠鎮魏厝村,與巷口境唐烏九結為夫妻。養育五男二女,全家人靠體力勞動勤儉持家,雖家境清貧,但她樂觀豁達、樂善好施。二十七歲的郭亞燕開始念經禮佛,發愿要在巷口境建一座鳳山亭,由于當時資金短缺,最初的鳳山亭面積只有30平方米,且十分簡陋。一九八六年,時逢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郭亞燕對原來的鳳山亭進行翻建,直到一九九九年,前后二座的府亭終于落成,同年十月十二日舉行了隆重的觀音開光大典。有信眾感念郭亞燕一家的功德,寫詩贊曰:“合家共謀造府亭,告捷之時慶豐年。”
鳳山宮座東偏北,屬仿清代建筑,該宮匯集了閩臺民間雕刻之精華,又頗具莆田民俗之特色和民族宗教本源,其建筑面積達1228平方米,主殿奉祀由湄洲祖廟分靈的天上圣母——媽祖。配祀的有中軍千里眼,順風耳等。中殿奉祀周大人,江夫人等。后殿奉祀觀音大士諸神。鳳山宮是集儒、道、釋三教并存的宗教場所。
宮、亭、府錯落有致,形成群落,蔚為壯觀,這里香火長馨,如遇神佛壽誕,四方信眾紛至沓來,虔誠禮拜。特別是每年三月廿三的媽祖壽誕,更是盛況空前,木偶登臺、道士誦經、十音八樂伴奏助興,既莊嚴肅穆又非常熱鬧和諧。二零零二年,郭亞燕體弱多病,四處求醫不見好轉,其兒子上湄洲島祈禱,求湄洲保佑,并答應假如媽祖顯靈,定在鳳山宮賜媽祖金身,不久郭亞燕身體康復,一家人經過協商,決定在鳳山宮主殿建一座媽祖宮殿的想法,丈夫還把當年的全部退休工資拿出來,用于建媽祖宮殿的前期所需。子女們也慷慨解囊,以助母親的心愿達成。該殿于臘月奠基,次年告竣。可是,大殿落成,裝修的資金卻不知從何而來,這著實讓郭亞燕輾轉難眠。所幸,一些在外經商的鄉親,聽到郭亞燕為創建鳳山府、鳳山亭已傾其所有的事跡后,深受感動,也紛紛慷慨捐資。
“眾人拾柴火焰高”,二零零六年,一座金碧輝煌的鳳山圣母宮殿終于在禮炮聲中,迎來了從湄洲祖廟分靈而來的和平女神。
如今,已是年近九旬的郭亞燕老阿姆,依然精神矍鑠,滿臉和氣。她說:“現在國泰民安,更應多做好事、善事hellip;hellip;” (曾金洪 唐金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