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廿三誕生于莆田。默娘從小聰慧好學,16歲起就行善濟困,扶危救難,多次救助海上遇險的船只和患病的鄉(xiāng)親。公元987元九月初九,年僅28歲的默娘在一次救助海難時捐軀。鄉(xiāng)親為紀念她為其立祠奉祀。人們希望這樣的濟世俠女能永留人間,永保海上平安,因而被尊為百姓消災解厄的保護神。致使林默由人入神。媽祖是有血有肉的真人真事,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完美化身。
一、天上圣母媽祖
中國古代有龐大的神仙世界。天上有玉皇大帝,天神天將和雷公電母等自然神;地上有土地公、山神、羅漢母、人神、動植物神、地下有閻羅王;城里有城隍爺;家里有屋神、門神、灶公;江河湖海有水神、黃河神、四海龍王等海神。神仙無所不在,成千上萬?!渡裣墒澜纭贰ⅰ吨袊耖g諸神》等講述神仙的書,介紹中國古代有300多位著名神仙,女神約占六分之一。其中有多位江海湖泊女神,如媽祖、東海龍王之女——龍女、洛水女神洛神、漢江二妃等。各書都以較多的文字記載媽祖,其稱謂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在女神為最高。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女神的美麗神話和傳說?!段饔斡洝分v到南海觀音菩薩收伏妖精,助唐憎去西天取經(jīng);郭沫若27歲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的第一本詩集《女神》講到女禍補天;毛澤東詩詞有出現(xiàn)月宮中嫦娥,嫦娥奔月飛天圓夢,2007年10月24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wèi)星“嫦娥”八仙過海中有何仙姑;《天仙配》電影放映天仙下凡;牛郎織女星相會;容顏絕世的美女——王母娘等等。一千多年來,人們賦予媽祖諸多神奇的傳說,有“乘席渡海”等4000多種文獻和文藝作品。
我國古代航海常受到風浪襲擊而發(fā)生船沉人亡慘劇,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就想祈求神靈保佑。在宋代媽祖作為海神出現(xiàn)之前,就有海伯、海若、四海龍王,泉州的通運王、莆田的柳冕和光濟王等海神。
1123年領事路允迪奉使高麗國,途遇風暴,危難中莆籍保義郎李振祈禱他平時信奉的媽祖保佑,仿佛看見在桅桿上發(fā)出一道道紅光后,風浪頓息,轉危為安。路允迪還朝復命時就將途中奇遇,得到湄洲神女搭求上奏皇帝。宋微宗就下詔給媽祖廟賜以“順濟”匾額。這是媽祖的第一次封號。
南宋,莆籍承信郎李富在住所之處和莆籍宰相陳俊卿舍自家祖地倡建媽祖廟(按:即圣墩順濟廟和白湖天后宮),并于公元1156年奏請朝廷誥封媽祖,于是朝廷誥封媽祖為“靈惠夫人”。南宋朝廷又在1160、1167、1184、1192,短短32年間4次再對湄洲神女進行加封。宋紹熙三年(1192),媽祖被封為“靈惠妃”,第一次由“夫人”進爵為“妃”。兩宋時期朝廷共14次對湄洲神女進行冊封。受冊封數(shù)量為全國各海神之最。到南宋末,媽祖成為當之無愧的全國性第一海神。媽祖因為作為航海保護神的神跡屢屢應驗,而被朝廷不斷加封。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朝廷敕封媽祖為“護國明著天妃”,媽祖由“妃”升格為“天妃”。將媽祖由凡間神提升為上天的尊神,并轄管四海諸神、妖怪。即“惠澤調雨旸之序,鎮(zhèn)四海而保虞,祥光映風浪謳,護歲漕而克有濟”。(《天后顯圣錄》)在媽祖庇佑元代的漕運、明代的鄭和七下西洋以及明代冊封使冊封琉球的神跡靈著后,媽祖逐漸代替了以往的海伯、海若、四海龍”王等海神地位,進而成為統(tǒng)領四海的女海神??滴醵辏?684),因媽祖神助施瑯收復臺灣,賜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從“天妃”“升格為“天后”。清王朝對媽祖的褒封15次,次數(shù)最多,在咸豐年間就有5次,且規(guī)格最高,“天后”為最高封號。加上民間習慣尊稱“天上圣母”,均達到極限。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記載“天上圣母”的史料清陳池養(yǎng)所作《募修郡城文峰宮引》,本篇寫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前,是莆田文峰宮(現(xiàn)位于荔城文獻步行旁)歷史現(xiàn)存的一篇重修記錄。后收入陳池養(yǎng)《慎余書屋文集》(卷四)。陳池養(yǎng)(1788-1859),字春溟,莆田人。進士出身。官武邑知縣。辭歸,熟諳莆田文獻,熱衷家鄉(xiāng)水利建設。著有《莆田水利志》等。
媽祖具有行善救困,舍身取義的大愛精神,是每個時代都需要的。是媽祖精神使媽祖由人成為神,是媽祖精神使人們從對媽祖的崇敬發(fā)展成為執(zhí)著的媽祖信仰,是媽祖精神使媽祖信仰從信眾的精神生活進一步擴展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代代相傳的媽祖文化。因此媽祖成為向四海顯神通千秋不朽,歷數(shù)朝受封典萬古流芳的女神。 (未完待續(xù))(鄭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