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1年前的三月二十三日,林默誕生在湄洲灣畔。她慈愛善良扶危助困,無私奉獻,救困救難。于宋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她在湄洲灣口救助遇難的船只時不幸捐軀。歿后被人們尊為海神,立廟祭祀。傳說她曾拯救過出使高麗的宋朝使者、庇護過漕糧北運的元朝船舶,鼓舞過七下西洋的明朝鄭和官兵,激勵過克復臺灣的清朝施瑯水師。因此,自宋徽宗起四朝20位皇帝先后褒封她36次,使她成了萬眾敬仰的“天上圣母”。媽祖信眾全球有近二億多。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信俗申遺成功,成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標志著媽祖文化從媽祖故鄉、海峽兩岸、海外華人居住地走向世界,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湄洲媽祖廟是全世界5000多座媽祖宮廟的祖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旁的巨大石壁上隱約可見千年前的“神女祠”。高達14.35米多的巨型石雕媽祖像,屹立在祖廟正殿前的山頂上,面向臺灣海峽,為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瞻仰。黃帝祭典、孔子祭典、媽祖祭典是我國三大國家祭典。
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旅游度假區的湄洲島建成國際度假勝地。每年來祖廟進香、觀光度假的臺胞均達十幾萬人次。在湄洲灣畔媽祖誕生地正在建一座媽祖城,已開閣的高32.3米的媽祖閣已是東南名樓。
自南宋仙游廖鵬飛進士于1150年撰《圣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至今歷代都有媽祖的記載。內涵豐富的媽祖文化涉及人類學、社會學、美學、政治學、教育學、民俗學、服裝學等諸多學科。
2004年民政部批準成立“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標志著海內外有廣泛影響的媽祖民間信仰現象,被國家正式界定為媽祖文化,正式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范疇。海峽兩岸共同繼承和弘揚媽祖文化。
媽祖護國庇民。1984年媽祖被譽為“海上和平女神”。2006年1月12日-16日胡錦濤主席視察福建時對媽祖文化事業做重要指示:媽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臺灣民眾精神生活當中,福建要運用這一豐富資源,在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閩臺兄弟本一家,同奉媽祖不忘先。海峽和平女神天上圣母媽祖,神昭海表,恩施五洲;向四海顯神通,千秋不朽;歷數朝受封典萬古流芳。一水之隔的臺灣海峽有著割不斷的血緣、地緣、文緣、商緣、法緣等關系。媽祖文化已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精神紐帶,開辟了兩岸交流的嶄新局面,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積極貢獻。 (向善 艾發)